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白花鬼针草(一种双子叶植物)入侵果园后可能成为果园的常年优势恶性杂草。为了解白花鬼针草入侵对果园杂草生态位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白花鬼针草不同入侵程度下的果园杂草群落特征,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入侵程度

0级入侵

1级入侵

2级入侵

3级入侵

4级入侵

5级入侵

杂草优势种种类数量

21

13

12

9

8

3

(1)调查果园内白花鬼针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根据调查结果推测,5级入侵后,白花鬼针草成为果园的常年优势恶性杂草,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若果园内有一种杂草,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白花鬼针草相似,则两者占据的生态位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或“不一定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进一步调查发现,白花鬼针草的伴生杂草优势种为禾本科杂草,这可能是由于禾本科杂草与白花鬼针草在养分和空间资源的配置利用方面存在_____________
2024-02-2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东亚飞蝗为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科研人员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灾过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可以通过取样器取样法对跳蝻(蝗虫的幼虫)的密度进行调查
C.适当引入天敌或人工释放性引诱剂来降低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理论上提高降水量、降低温度、在繁殖期疏松土壤,都可以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
3 . 山东沂蒙山区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是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B.灌丛比农田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C.调查各种鸟的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选取样方D.图示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4 .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关于生态学探究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蝗虫的种群密度
B.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用灭菌的土壤样品探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
5 .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 和 II 为幼年期,III 和 IV 为成年期,V 和 VI 为老年期
A.环境可以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乙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可预测甲地阴坡的种群数量会增多
2023-09-09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桂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
6 . 板栗是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 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 1m 左右。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板栗与茶树的高度、根系深度不同,体现了林场群落的分层现象
B.若要调查某方形板栗林里板栗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林场中板栗和茶树等植物和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7 . 库布其沙漠原本是一片草原。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加上自然因素,库布其逐渐演变为一片荒凉的沙漠。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们对库布其沙漠进行了生态修复,种植了大量沙漠植物,如枸杞、羊草、胡杨树、沙柳和榆树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库布其沙漠已从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态繁荣的绿洲。回答下列问题:
(1)治理后的库布其沙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当地胡杨树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取样时除注意随机取样外,还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库布其沙漠进行生态修复时,选择了耐寒耐旱的枸杞、羊草、胡杨树、沙柳等,这遵循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在胡杨林下种植羊草,除了提高生物多样性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在对库布其沙漠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最初种植的人工林需不断地人工维持和管理,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甲、乙、丙是A、B两个物种对空间资源利用的三种类型,科研人员随机调查了库布其地区两物种对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乙类型最常见,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2)若因为人类捕杀导致d大量死亡,则较短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___;若人类停止对d的捕杀,时间又足够长,最终该生态系统的四个种群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
9 . 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结果比实际值高
B.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鼢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
C.草原中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的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与食物有关
D.通过调查土丘数目可以准确推算出鼢鼠种群密度
10 .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通常采用________方法调查物种的丰富度。
(3)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4)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选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
2023-05-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