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
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
C.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2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年。
(2)该物种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取样时可采用____法调查该物种卵块的密度。
(3)该湿地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
(4)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
个体数35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
3 . 武汉市涨渡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6万亩,水产局研究小组调查了该湖泊中乌鳢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0

107

123

70

69

62

73

78

74

55

92

109

204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大体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在该自然湖泊中,乌鳢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对其直接起决定作用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乌鳢的数量,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第一次捕捞并标记185条乌鳢,第二次捕捞160条乌鳢,其中具有标记物的有30条。由此可估计该水域约有乌鳢______条。
(4)某养殖户在其罗非鱼精养鱼塘为消除小杂鱼抢食饲料,引入了适量乌鳢,调查统计罗非鱼数量动态变化如图

       

据图推测,乌鳢最可能是在______对应的时间点引入鱼塘;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C点影响种群数量下降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4 .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秋茄是某红树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可利用_______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调查中发现幼龄树数目最多,成年树次之,老龄树较少,年龄结构呈___________型。
(2)该湿地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_,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红树林植被结构简单,群落的___________低,部分植食性昆虫缺少天敌的制约,易爆发形成严重的虫害。
(4)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与红树具有几乎相同的生存空间,___________高度重叠,从而抑制了红树林的生长。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群落有哪些影响?___________
A.降低生物多样性        B.使群落水平结构更复杂C.破坏生态平衡            D.提高经济效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2023-08-12更新 | 9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6 .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题中所说的长白山脉北部地区有42只东北豹以及组成种群个体的年龄状况和雌雄个体的数目,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B.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D.科学家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2023-01-1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压在样方边界上的个体,计数时要遵循“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应大而醒目,以便重捕后辨别和计数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8 . 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

改进方式

初捕标记数

平均再捕个体数

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

成功率

1

诱饵防护+隔离带

60

40

24

0.73

2

诱饵防护

60

27

18

0.42

3

隔离带

60

24

12

0.28

4

无改进

60

18

12

0.07

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
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60只/公顷
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9 .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记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
C.300只D.400只
2022-11-08更新 | 854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0 .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价值,某研究小组对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做了调查研究,有如下发现:
(1)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2)下表是调查湿地水域中层的几种鱼(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请据表推测,草食性的鱼是_____________
鱼的种类ABCDE
Hg17.861.970.4117.0112.0
Pb27.334.952.584.375.8
Cd8.814.110.321.941.6
(3)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重金属元素的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为了调查该湿地水域中E鱼的数量,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自然状态下,影响E鱼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