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I)如图甲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是科学工作者连续20年对该草原的某种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O→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2)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_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3)图乙中该鸟类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少,第8至第1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型。
(II)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算:
(4)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如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个。如果将某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进行计数时,5个中方格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
2024-04-0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丙,使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C.处于 K 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3 . 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这样的实验:他先将两种草履虫(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为食物,不久后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以及细菌数量达到平衡;然后再将数目相等的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同样的细菌混合培养16天。相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高斯每隔12小时观察统计草履虫的数量。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有______(填两种)。单独培养时,与第4天相比,第12天对草履虫取样计数时需要增加对培养液的______,以便于计数。
(2)单独培养大草履虫,第4天种群数量为205个,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则该培养条件下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个。有同学认为若不更换培养液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其种群数量会下降,分析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3)混合培养后,对______种群数量影响较小,原因是______
2024-03-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立体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如“果树——草菇”模式,该模式利用果树下微弱光照、较高湿度、较低风速等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果树园中还存在以下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果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原因是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果树和草菇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种植草菇的实践意义是_____。由果树组成的食物链的能量金字塔没有倒置,而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原因是_____
(3)在上述食物网中若杂食鸟的食物比例由果树:害虫=1:1,调整为果树:害虫=1:3,那么调整后杂食鸟获得的能量值是原来的_____(传递效率按10%,可用分数表示)。较多的害虫会吸引来更多的鸟类,将降低害虫的数量,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调节机制。工作人员利用音响播放鸟类的结群信号声音吸引鸟类来捕食果树中的害虫,这属于_____防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
(2)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个。
Ⅱ.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4)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
(5)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
(6)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
(7)若要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024-02-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2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群落内存在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分化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________(答出1点)。存在同域共存机制,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的重叠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菜粉蝶幼虫啃食叶片,而成虫吸食花蜜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三裂叶豚草是世界公认的恶性入侵杂草,给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科研人员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和非入侵时荒地早春植物群落的各物种生态位宽度,结果如图所示。三裂叶豚草入侵,对______的生存有利,对________的生态位宽度影响最大。
   
(4)鸣叫计数法是调查鸟类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鸟类鸣唱,随后对所录每只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测量并绘制的音图结构可精准确定每只个体独特的音调变化,进而辨别个体。相比于标记重捕法,鸣叫计数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对某区域某些种类成年鸟数量的调查在每年的不同季节会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7 . 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乙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图甲中出现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_____。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甲中曲线___________最相似。
(2)图甲中ab时间段,曲线Ⅲ所代表的种群出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图甲中cd段曲线Ⅱ的变化趋势与图乙中②种群的___________时间段相对应。
(3)在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数量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答两点)。
8 . 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错误的叙述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和鱼类的种群密度
C.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种群密度
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对保护区内的东北豹进行逐个计数
9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10 . 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为了解白花鬼针草(一种双子叶植物)入侵对菠萝蜜园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白花鬼针草不同入侵程度下的菠萝蜜园杂草群落特征,统计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入侵程度0级入侵1级入侵2级入侵3级入侵4级入侵5级入侵
杂草优势种种类数量211312983
(1)白花鬼针草入侵初期可能呈“J”形增长。该增长模型中,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____。白花鬼针草入侵菠萝蜜园并成为该园常年优势恶性杂草,据此推测:与白花鬼针草相比,该菠萝蜜园内原有的大部分杂草的生态位宽度较_____(填“宽”或“窄”)。
(2)调查菠萝蜜园内白花鬼针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法。科研人员初步判定白花鬼针草入侵菠萝蜜园后,使杂草群落发生演替,依据是_____
(3)进一步分析发现,白花鬼针草的伴生杂草优势种为禾本科杂草,这可能是由于禾本科杂草与白花鬼针草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