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m×20m)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下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样方
编号
马尾松(株)麻栎(株)枫香(株)
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
10191420710
200620401121
302616221000
40071822912
50091530600
A.估算该林地麻栎种群的个体数量是50000株
B.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
C.该林地马尾松、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群落分层现象明显
D.该林地处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
2 .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就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持续下降
C.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3 . 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时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环境,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问题
B.随着猎物逃避捕食能力的提高,部分捕食者将捕捉不到食物,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该曲线模型的数量变化说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D.自然群落中所有的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都符合上图曲线模型
4 . 某科技小组调查面积为16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设置了若干捕鸟网。第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原地放回。10天后在原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总鸟数

灰喜鹊

画眉

第一次捕捉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标记)

32(其中8只标记)

A.为得到准确的结果,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约有344只,画眉约有108只
C.由于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也可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调查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C.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D.观察土壤小动物可用显微镜,最好用实体镜
6 . 在生物学的研究当中,经常需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原理和方法,合理的有(       
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滴加培养液后需缓慢盖上盖玻片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对于采集到的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镊子直接取出来
D.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需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7 . 麦田中蚜虫与多种天敌(如七星瓢虫、大草蛉等)的数量通常有跟随关系,为研究该现象,某科研小组在发生蚜虫的麦田中每5d调查1次蚜虫及多种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调查期间麦田不用农药防治蚜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调查期间蚜虫种群数量增长与(出生率+迁入率)大于(死亡率+迁出率)有关
C.天敌的数量与蚜虫数量有跟随关系,此跟随关系的实质与生物间捕食关系有关
D.此麦田中采用机械方法除去部分蚜虫或去除部分天敌均会让麦田中蚜虫的K值增大
8 . 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该农田中的玉米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2023-01-16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27种(物种)小型鸟类的统称,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非常喜欢群居,秋季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冬季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窝产卵六枚左右,每年至少繁殖2窝。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某地区所有家麻雀、树麻雀和山麻雀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麻雀群居时数量多,故季节变化不是影响其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
C.麻雀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高,是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之
D.麻雀虽生活环境隐蔽、复杂,但调查种群密度时仍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
2023-01-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长方形的狭长样地中有甲、乙两种植株大小相近的草本植物,经目测发现甲的种群密度显著大于乙,甲分布密集,乙分布比较稀疏,某同学欲调查甲、乙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甲、乙种群密度时应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B.调查乙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面积应大于甲
C.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
D.调查种群密度能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23-01-1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