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分别在处理后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测量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处理后棉蚜数)/处理前棉蚜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调查,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化学防治后,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D.依据棉蚜减退率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化学防治使棉蚜的种群数量变化呈衰退型
2 . 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       
A.调查黄杉各种群的方式是样方法
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同龄个体的数量会增加
3 . 种群密度为重要的种群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养液
B.用标记重捕法重捕时,有的标记个体死亡,则计算出的数值偏大。
C.调查森林中乔木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当加大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
4 . 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
C.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
5 .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图甲为某家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某种昆虫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家鼠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图甲中的曲线____________(填“A”或“B”)。
(2)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图乙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往往也有差别。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
(4)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森林”是支付宝的一项公益活动用通过步行、乘公交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蚂蚁森林”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这项公益活动目前已经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胡杨、樟子松、沙棘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上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10-11高二下·安徽马鞍山·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5-20更新 | 26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月考生物试卷
7 . 大豆田里有许多害虫,其中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上害虫有红蜘蛛、蚜虫、豆天蛾等,此外,大豆田里还有田鼠窝。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蚜虫生活在大豆叶片上,而金针虫生活在大豆根上,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影响蚜虫和金针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调查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捕鼠时使用的捕鼠器不够灵敏,不能捕捉到体型较小的田鼠,则最后的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相差不大”或“偏小”)。
2021-04-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天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了60只鼠,标记后放回原地,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了72只鼠,其中带标记的鼠有18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草原鼠害时不宜采用样方法
B.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240只
C.若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很可能不准确
D.若鼠被捕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则该区域鼠的实际种群数量大于调查结果
9 .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没有涉及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中食物网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鲢鱼和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面积约为140 hm2)中某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
①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该湖泊该鱼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②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该鱼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
(2)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若要调查五味子植株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法,该调查方法在确定计数对象时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取样方法是_____
(3)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森林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种群449041206710
乙种群012032104500

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关系,最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答出两项)
(4)根据下图可知,昆虫种群在前5年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年;20~30年中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