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先后公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自主减排目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导致的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CO2净排放量为0。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之间的循环过程,碳主要以____的形式参与该过程。
(2)退耕还林是减少碳排放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逐渐加强,此过程中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这也反馈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还林时最好营造____(填“单一林”或“混交林”),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3)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爱护动植物,使得某区域的生物种类日益增加,调查此区域内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但用此法得到的结果往往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至少写一种),
(4)请结合实际写出符合“低碳生活”(低碳消耗、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理念的日常生活习惯____(答出2点即可)
2 . 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 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统计发现图1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300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____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调查发现,该农田生态系统有杂草呈现斑块镶嵌分布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
(3)图2中乙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____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
(4)图2中甲、乙的种间关系为____,二者的种群密度由于____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
3 .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发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菌液适当比例稀释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加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D.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4 .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包括老年和幼年
D.蚜虫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表述正确的(  )
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B.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反映种群密度变化的晴雨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越大
D.某池塘,第一次捕鲫鱼106条,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91条,有标记25条,则估算该池塘中有鲫鱼386条
2024-03-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7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脱落会使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偏大
8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a表示_____,b表示_____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
(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填“大”或“小”)。
9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
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
10 . 福寿螺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十多个省市大面积分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实现“变害为宝”,有人设计了“水葫芦—草鱼—福寿螺”的养殖新模式,下图为该模式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福寿螺进入我国境内后,其数量在最初一年内呈“J”形增长,假设福寿螺迁入某地区时的初始数量为3500个,且每月增加1.23%。则半年后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______(用算式表示即可)。
(2)福寿螺主要集中在低洼浅水处,有人建议在一定季节尽量清除浅水区域的淤泥和杂草,或者引入福寿螺的原产地天敌,以抑制福寿螺种群的增长,但这两种方法均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会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请对相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
(3)若F为草鱼的摄入量,则H表示____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_____(填数字编号)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