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表为科研人员开展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时统计的相关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24

6

55

15

增加降水

24

32

33

11

表1植物物种相对生物量(%)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57

23

8

12

增加降水

31

49

6

14

表2田鼠食谱组成(%)
A.以鼠洞洞口数量多少作为田鼠种群大小指标时,可在洞口附近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由表可知增加降水更利于羊草的生长,田鼠食谱比例也发生改变
C.由半干旱时期糙隐子草的相对生物量比例最大,可知田鼠最不喜欢摄食糙隐子草
D.雨季时随着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会导致此时期羊草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2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A34.7834.1631.06
B87.137.92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种群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3 . 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
(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濒危动物,调查其种群大小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______________
4 . 研究者跟踪调查某地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之比,记为λ,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λ

1.00

1.00

1.00

0.75

0.60

1.00

1.25

1.75

2.00

2.00

2.00

A.2009年的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与2003年的相同
B.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获得的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可估算其种群密度
C.2009~2019年,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根据λ值,可以预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022-09-10更新 | 540次组卷 | 7卷引用:章末达标检测一
5 . 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
(1)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群居信息素导致_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居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A区B区
通入物质停留时间(s)通入挥发性物质停留时间(s)
第1组溶剂430苯乙腈(PAN)170
第2组溶剂1904—乙烯基苯甲醚(4—VA)410
第3组溶剂285苯乙醇(PhA)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居信息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___。为确保本实验取样随机性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②据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6230052930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7 .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数/只

32

36

标记数/只

32

4

雌性个体数/只

14

18

雄性个体数/只

18

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7/9
C.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88只/hm2
D.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大
8 . 我国水稻生产从单纯的追求高产向健康、安全、优质、高产开始转轨,由于鸭子喜食稗、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等稻田杂草,不喜欢富含硅质的水稻,极大发挥了稻田生产、养殖及生态调控功能,因而“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还缺少_____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_____关系。
(3)稻飞虱是主要的农业害虫,有多种,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常在水稻植株上成群分布。调查每一种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法进行抽样,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
(4)由于新农村建设占用耕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园林绿化,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前后不同的群落,那么,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
9 . 长江口滨海湿地曾经广受互花米草入侵困扰,在清除互花米草后,其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猜测是因为水鸟(多为肉食性)减少的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猜想水鸟减少影响植被恢复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海岸线上选取样点,在样点处对经过的水鸟进行直接计数,以统计水鸟的数量。样点选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法,以确保取样的____________。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直接计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水鸟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表格:
步骤操作
选取样地选取大小相同、①____________的数块样地均分为三组,去除其中②____________,记为A组、B组和C组。
样地处理在A组、B组和C组样地中种植等量的某种单子叶植物,A组放置拦鸟网阻拦水鸟进入,B组③____________,C组引诱更多水鸟。
数据统计一段时间后,收获A组、B组、C组各样地所有植物,烘干并④____________(不直接用样方法计数,原因是⑤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若⑥____________,说明水鸟对植被恢复有利。
(4)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鸟数量增加会提高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土壤微生物增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是___________
10 .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我国劳动人民常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品种

栖息水层

食性

青鱼

水体的中下层

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草鱼

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

主要以水草为食

鳙鱼

水体的中上层

主要为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

鲢鱼

水体上层

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1)四大家鱼栖息在水体的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其中3点)。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青鱼和草鱼的生态位______(填写“一致”或“不一致”)。
(3)浮游动物是水体中上层的优势种,其与鳙鱼的关系是______
(4)若要探究水体上层的某单细胞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可用的方法是______。某同学取1mL水样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经统计,一个小方格平均有1.5个细胞,则该水体上层中此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