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飞蝗蔽天,禾草皆光”。在黄淮流域,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蝗迁移能力强,调查其幼虫的密度宜用标记重捕法
B.鸡对蝗虫的捕食属于调节蝗虫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C.气候干旱是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D.“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2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环境阻力可以降低K值,从而防治有害生物
B.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算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使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3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A34.7834.1631.06
B87.137.92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种群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4 .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
(4)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5 . 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繁殖能力强,卵产在土中不易灭杀。幼虫(跳蝻)个体较小,成虫个体较大,翅发达,可进行远距离迁移。下图为某地爆发蝗灾后调查到的幼虫和成虫数量变化曲线,期间分别采取了农药喷洒和生物防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数量
B.t2~t3时段蝗虫成虫可能发生了大量迁出,t4时刻进行了农药喷洒
C.两种防治方法均能使当地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D.导致t4~t5和t7~t8蝗虫数量下降的原因均为密度制约性因素
6 . 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A.300只B.250只C.165只D.110只
7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自然林中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获得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组成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种群密度/(株·hm-28808050
A.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结果要取平均值
C.该乔木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该乔木种群内的个体可能呈随机分布
8 . 下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B.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且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D.⑦方法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能力弱的动物
9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B.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结果偏小
D.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可以不相等
10 . 大马哈鱼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及沿岸河流中,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性成熟后回江河产卵,产卵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后便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与其出生率成正比
B.调查产卵期大马哈鱼的种群密度可利用标记重捕法
C.白令海中所有大马哈鱼的数量为该大马哈鱼种群密度
D.大量捕获江河中的大马哈鱼主要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