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的存活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濒危物种在一段时间内的灭绝概率或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初始种群密度/只10202528304050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41.213.27.66.54.11.00.2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所需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以种群的灭绝概率5%为可维持存活的标准,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条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_____
13-14高二·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多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出生率如图中曲线I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形增长,在c点之后呈“S”形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3 . 科研人员对一个6公顷海岛上的某种鸟的种群数量与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成年雄鸟总数量增加,有领域与无领域的雄鸟数量均会增加
B.繁育期繁殖雌鸟的数量增加,雏鸟出生后的成活率降低
C.该种鸟的领域行为和环境资源共同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
D.海岛上该种鸟的种群数量会不断波动,种群K值约为80只
4 .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②若图乙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③图丙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④图丁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可持续捕捞量,应在K/2点捕捞
A.一种正确B.两种正确C.三种正确D.四种正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3-14高三·吉林长春·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经调查,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鼠种群数量始终呈“J”形增长
B.可用标记重捕法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
C.第5年后,使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因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
D.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00只
2020-12-29更新 | 27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6 . 下列关于“S”形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变化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C.当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由于K值的存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7 .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C.阳光、温度、水等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D.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2020-12-21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阶段复习 第1章过关检测试卷(教材全解)
8 . 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某个孤岛上。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1915

1917

1921

1925

1928

1930

数量/只

200

300

1000

2000

2500

3000

年份

1934

1943

1947

1950

1960

数量/只

400

170

600

500

600

A.1915—1930年,驼鹿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1915—1930年,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充足,没有敌害
C.1930—1943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D.1932年,该驼鹿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为衰退型
2020-12-21更新 | 7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材全解)
9 . 下图表示某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量、死亡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随着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该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超过K值。
2020-12-2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材全解)
10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
B.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2020-12-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把关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