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是科研工作者的常见工作内容。某小组用标记重捕法对一片面积为 3 hm² 的草原上的藏羚羊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在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 a只藏羚羊,全部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b只藏羚羊,其中有c 只藏羚羊带有标记,由此可以估算该草原上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为_____ 只·hm⁻²。若上述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的现象,则理论上实际值会_____ (填“大于”或“小于”)估算值。
(2)图甲表示一段时间内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若有其他地区的藏羚羊迁入该草原,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_____ (填“会”或“不会”)增大,原因是_____

   

(3)调查后发现该草原上藏羚羊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衰退型的年龄组成特征为_____,该小组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是_____
2 . 玉米和大豆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兼用型作物,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玉米和大豆间作是实现粮油安全、提高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大豆时常用根瘤菌拌种,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原始合作
B.间作农田除虫时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K/2
C.合理间作能够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玉米和大豆间作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 . 2023年4月,某大学抽出大半湖水,只为捕捞一条潜伏在中心湖中的鳄雀鳝。鳄雀鳝原产北美,作为入侵物种在我国出现已经不是首例。早在2014年,鳄雀鳝的身影就出现在广东的各个地区。有数据统计,2014年广东的野生鱼群资源数量骤减,究其原因,就是“大胃王”鳄雀鳝的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鳄雀鳝适应环境能力强,缺乏天敌,不加以控制可在一段时间呈现“J”形增长
B.研究鳄雀鳝的生态位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鳄雀鳝的食物和天敌属于制约鳄雀鳝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当初北美引进鳄雀鳝是为了遏制从亚洲侵入的鲤鱼,这属于生物防治
4 . 为防治茶叶虫害,常在茶园中放置一张张书本大小的黄板——诱虫板。在板中央放有诱芯,诱芯可以释放昆虫信息素,将害虫吸引过来,再用诱虫板粘住,让虫子“有来无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诱虫板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B.诱芯释放的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C.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诱虫板的使用一般不会改变茶园的物种丰富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草地贪夜蛾俗称“么蛾子”,是近几年宁波新发现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2019年5月24日,农技人员在余姚市黄家埠镇的玉米田里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仅过了40天,草地贪夜蛾就蔓延到宁波所有区(县、市)。虫害发生后,农业农村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紧急防治,当年全市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面积9193亩,虫情防控处置率达到100%。回答下列问题:
(1)监测外来物种需要对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__进行调查研究。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呈疯狂蔓延趋势,其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___形增长曲线。草地贪夜蛾与本地昆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2)草地贪夜蛾在宁波所有区能定居、扩张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若草地贪夜蛾的爆发使宁波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可能会造成群落发生___________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__________的相互关系。
(3)监测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对传统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够产生高水平抗性,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4)若要防治草地贪夜蛾,可放置黑光灯诱杀草地贪夜蛾,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也可引入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治理,与使用杀虫剂相比,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2023-04-16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二4.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然选择(课后)
6 . 某种野兔的平均寿命为9年左右,幼崽期15~90日,成长期90~180日,成年期180日~5岁,老年期5岁~死亡,有人将该种野兔引入太平洋一小岛上,由于资源丰富、缺少天敌和竞争者,野兔种群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危及了当地生态,最后,生态学家通过引入天敌控制了兔灾,该岛上野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5年之前该野兔种群没有个体死亡
B.第4年时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该小岛上野兔的环境容纳量一直在500左右
D.引进野兔有利于提高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7 . 为了揭示光照对扇形游仆虫(一种海生的单细胞原生生物)种群繁殖的影响,研究人员统计了23℃条件下,牛肉浸膏培养液中光照组和黑暗组的种群数量,结果发现一定时间内,牛肉浸膏培养液中光照组和黑暗组扇形游仆虫的种群数量均先增加,然后光照组的种群数量维持在80ind/mL左右,黑暗组的种群数量维持在500ind/mL左右,当培养时间超过228h后,光照组和黑暗组的种群数量均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的时间内,光照组和黑暗组的种群数量都符合“S”形增长曲线
B.光照组与黑暗组对照,表明牛肉浸膏对扇形游仆虫的种群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C.可以用抽样检测法估算扇形游仆虫的总数,取样之前要将培养液摇匀
D.228h后,两组种群数量都下降,原因可能是代谢废物的积累不利于扇形游仆虫的生存
2023-03-25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二1.3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课后)
8 . 某地的红树林植被区、滩涂区是冬季野鸭的迁徙区,研究人员调查这些地区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的能量值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已知红树林植被区与滩涂区底栖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异性较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影响迁徙区野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天敌
B.野鸭捕食使红树林植被区冬季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减少
C.滩涂区底栖动物的能量变化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保护滩涂区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提高该地野鸭的环境容纳量
2022-07-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3.5态系统的稳定性(巩固版)
9 . 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2022-07-16更新 | 4942次组卷 | 18卷引用:2.1群落的结构
10 . 蝗虫是农牧林业的害虫之一,其种类繁多,食量惊人,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等特点,极易成灾且致灾严重,常造成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对蝗虫行为及种群有调控作用,如黍属植物可以提高蝗虫成虫的产卵量。调查蝗虫虫卵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法,成虫的产卵量增多会提高出生率。人们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但蝗虫数量仍然很多,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蝗虫能够利用非寄主植物腺果藤的气味抵御天敌,成功逃避天敌捕食,腺果藤的气味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蝗虫还能释放信息素促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导致信息素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蝗虫的聚集,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
(3)蝗虫迁徙到一个新的环境后,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利用农药来防治蝗虫对禾苗的危害,其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