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方法之一。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2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裂解
2024-05-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绘制曲线图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B.在前4年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B
C.在第8~10年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A
D.第16年和第20年的鼠的种群数量不相等
3 . 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基本上都可以分解尿素,如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等。下列关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
B.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
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
D.可以利用人工诱变,转基因、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
4 . 某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在t1、t2两点对应的时间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种群数量的调查,t1时首次捕捉了50只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了100只不带标记的和20只带标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t1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
C.t2时实际的种群数量约600只
D.t1至t2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8到第10年间种群数量在上升,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6 .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鄂尔多斯草原群落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请根据曲线写出各种群构成的食物链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图中哪一点?_____;繁殖速度在ab段受限的原因是:_____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期。
(4)某次在调查丙种群的密度,捕获了4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标记物不影响丙的生存与活动,并可用于探测丙的状态,若检测到第1次标记的丙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丙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丙的实际种群数量最接近于_____个。
(5)鄂尔多斯草原群落的_____是区别不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在草原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分布。
2023-02-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结构。
9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 只鸭就能把 4 000 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1)甲图模型属于_____(选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
(2)乙图中 OA 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 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 3 000只,则 15 天后种群的数量为 N15=____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属于第_____营养级,鸭是_____________消费者。
(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
(5)在研究该地区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
10 .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 9 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 A 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较高、较低、不变),A~I 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期(早、中、晩)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的能力。
(4)若群落 A 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 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下列图形表示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横坐标表示时间),其中正确的是_____
2022-11-09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