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蝗虫种群可依赖4-乙烯基苯甲醚(4VA)信息素来群聚成灾。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充足易导致蝗虫爆发,食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蝗虫释放4VA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C.充沛的降水对东亚飞蝗的繁衍和扩散起阻碍作用
D.利用人工合成的4VA类似物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市贵阳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生物学试题
2 .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 K/2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B.对大熊猫的保护可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增大其环境容纳量
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破坏有害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D.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导致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降低为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阳市清华中学高三下5月模拟预测考前考(二)生物试题
3 . 黑线姬鼠是中国主要农田害鼠之一,为贵州省农田害鼠优势鼠种,对当地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危害严重,特别是种子播种期盗食种子、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是影响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设施农业增加、硬化田埂等,提高了黑线姬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黑线姬鼠种群感染传染病并不会影响其种群的数量变化
D.相比使用灭鼠剂,引入蛇、鼬类等天敌防治鼠害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 《诗经》记载“王在灵沼,於物鱼跃”,这是我国水库养鱼的最早记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量投放鱼苗能提高该鱼的环境容纳量
B.食物是影响鱼类的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C.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鱼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
D.用网眼较大的渔网捕捞是为了保证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杀,则调查值偏低
B.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一直在下降
D.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研究团队对草履虫在农药甲氰菊酯胁迫下的种群密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相同
B.两组实验K值不同,说明K值可受甲氰菊酯的影响
C.计数过程中,如果视野中草履虫过多,需要稀释以方便计数
D.实验组最大种群数量未受抑制,可能是草履虫产生了耐药性
7 .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___________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推断该气候主要影响了种群数量特征中_______________的从而影响了当地亚洲象种群密度。
(2)北迁的象群可通过听觉、磁场感应等辨别位置和方向,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途中象群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变成森林,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
(3)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等。
2024-04-0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六校高三联合考试(三)生物学试题
8 . 蝗灾指飞蝗聚集引起的自然灾害,从环境角度看,主要由旱灾引起。当飞蝗密度超过6只/m2后,飞蝗会大量聚集、集体迁飞。某飞蝗种群密度约为10只/m2,调查其部分能量流动[单位:]情况为:摄入量1.05×109,同化量7.50×108,呼吸量7.20×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旱等自然灾害对飞蝗的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飞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C.飞蝗释放的引发大量聚集的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D.该飞蝗种群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
9 . 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是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Nm
B.N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C.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
D.若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不会导致种群灭绝
10 . 近年来某草原上的鼠数量明显增加,当地有关部门为了解鼠害的现状,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计鼠的种群数量,即在该草原上选定适宜数量、适宜大小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总洞数,再将样方内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检查盗开的洞口数(有效洞数),以各样方有效洞数与总洞数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对种群密度。如图曲线表示该草原上近几年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当地居民为了防治鼠害,在e时刻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
C.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