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05年,阿里松特地区的黑尾鹿约为4000头,从1907年起,大量美洲狮和狼被杀,黑尾鹿数量开始增长,过度的鹿群最后几乎把牧草耗尽,使得60%的鹿挨饿,最终鹿群维持在10000头左右。而在牧草被耗尽以前,其环境容纳量被认为是30000头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资料中美洲狮、狼、牧草都是影响黑尾鹿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理论上,当黑尾鹿种群数量达到15000头后会开始下降
C.预测黑尾鹿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需要分析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D.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黑尾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发生改变
2024-05-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生物试卷(二)
2 . 水产养殖业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需要通过投放饲料满足鱼、虾、蟹等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需求。投饲率是指投饲量与摄食动物体重的百分比,在养殖动物体重相同的情况下,投饲率越高,则日投饲量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鱼的幼鱼比成鱼投饲率要高
B.草食性鱼类摄食量较肉食鱼类要高
C.种群数量对日投饲量影响较大,对投饲率影响较小
D.鱼是变温动物,水温高、水中溶解氧高时可适当减少投饲量
3 . 由中华鲎血液生产的鲎试剂是新冠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必需的质检试剂。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工业化、自然海滩开发等对潮间带的利用,导致中华鲎栖息地退化,水污染等进一步造成中华鲎资源量骤减。科研人员研究了人为干扰造成栖息地退化对潮间带中华鲎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鲎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中,对其有直接决定作用的是____
(2)人为干扰使中华鲎栖息地发生退化,栖息地由一个完整的、大面积的斑块逐渐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小面积的斑块,导致中华鲎失去繁殖和育幼场所,使环境容纳量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同时使得潮间带各种底栖生物的数量减少,造成中华鲎觅食困难,这属于____(填“密度制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多样性降低。
(3)人为干扰度在0.15~0.35范围内,中华鲎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度之间存在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性。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潮间带的群落演替,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进行。为更好地保护中华鲎,需要研究中华鲎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即中华鲎的____
(4)根据以上分析,请对中华鲎保护提出一条建议:____
2024-05-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一)
4 . I.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青藏高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了解全球变暖对高原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建造了6个大型开顶箱(15m*15m*2.5m),模拟增温对洛桑尖蛛和弱小皿蛛的行为响应的实验研究。
(1)雄洛桑尖蛛在交配期会先跳到雌蜘蛛的网上,拨动蛛丝并“跳舞”来吸引雌性的注意,这属于种间的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环境信息

(2)高原上建造的6个大型开顶箱仅允许极少数飞行能力较强的昆虫正常出入,以保障虫媒植物的结实不受传粉者限制。为构建用于探究增温引起土壤干旱对蜘蛛数量的影响研究的开顶箱,下列①-⑤选项中,实验组为_________;对照组为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选择植物群落组成一致的样地②选择植物群落组成不一致的样地③箱内安装土壤温湿度记录仪④四周围上0.2mm*0.2mm钢丝纱网⑤四周立面安装8mm厚钢化玻璃,顶上交错安装倾斜45°的不连续玻璃条
(3)研究发现,增温开顶箱内,2017-2020年洛桑尖蛛(体长a mm)数量明显降低,而弱小皿蛛(体长b mm)数量明显升高。这种种群密度改变的原因,从下列①-⑤中选择并排序_______ 。(a、b代表某一体长)
①生产者生物量改变②分解者迁出率改变③蜘蛛猎物种群密度改变   ④无机环境改变⑤能量流动方向改变
II.科研人员统计了2017-2020年增温组和未增温组两种蜘蛛结网网眼的大小,结果如图所示。

   

(4)洛桑尖蛛和弱小皿蛛捕获的昆虫根据其体长可分为三类:e类昆虫:体长10—16mm,f类昆虫:体长4—6mm,g类昆虫:体长1-3mm。据图推测,2017-2020年间,洛桑尖蛛捕获昆虫类型变化的是(       
A.e类→f类B.f类→e类C.g类→f类D.g类→e类

(5)在高寒草甸,较小或中等体型的昆虫多以禾本科植物为食,而较大体型的昆虫则多以杂草类植物为食。据图推测,2017-2020年间,开顶箱内禾本科植物数量_______(编号选填:①上升/ ②下降/③不变)。在统计箱内禾本科植物种群数量时,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
A.样方法B.样线法C.标志重捕法D.直接计数法

(6)据图分析,蜘蛛改变织网网眼大小这一行为变化(        
A.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B.使两种蜘蛛的种间关系转变为正相互作用C.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D.是适应生物和无机环境变化的表现

III.早期蜘蛛营地表打洞生活,大约两亿年前,随着被子植物的繁盛,蜘蛛经历了在地表打洞→在空中结不规则的网→在空中结规则的网的行为演化。科研人员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蜘蛛大脑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7)由题干和图可知,与蜘蛛栖息地生态位同时改变的还有(       
A.脑神经元的复杂程度B.食物生态位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8)蘑菇体神经元不仅与触觉、视觉、听觉的整合有关,还会参与嗅觉学习和记忆。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A.蘑菇体神经元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蘑菇体神经元体现了生物行为从复杂到简单C.蜜蜂在花丛中来回采蜜的行为与蘑菇体有关D.结网蜘蛛比打洞蜘蛛具有更多的空间记忆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某草原上的鼠数量明显增加,当地有关部门为了解鼠害的现状,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计鼠的种群数量,即在该草原上选定适宜数量、适宜大小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总洞数,再将样方内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检查盗开的洞口数(有效洞数),以各样方有效洞数与总洞数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对种群密度。如图曲线表示该草原上近几年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当地居民为了防治鼠害,在e时刻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
C.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
6 . 褐翅鸦鹃在我国属于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嗜吃蝗虫等农林害虫,是林业益鸟,该鸟在春季繁殖,且存在短距离迁徙的习性。最初褐翅鸦鹃数量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捕杀导致野外数量锐减。下表为2005年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褐翅鸦鹃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种群密度(只/km²)

1.67

17.78

7.22

1.1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褐翅鸦鹃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属于次生演替
B.人为捕杀对褐翅鸦鹃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夏季褐翅鸦鹃种群密度的增加仅由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决定
D.对褐翅鸦鹃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冬季提供食物避免其迁徙
7 . 据调查,若采取药物灭鼠后不采取后续措施,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繁殖,鼠密度将恢复到灭鼠前水平。1994年甘孜州从甘肃引进了招鹰控鼠技术后,对持续控制鼠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表为无鼠害示范区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年份

处理

洞口密度/(个·hm-2 )

植被破坏率/%

甘孜县

炉霍县

道孚县

康定县

平均值

降低/%

甘孜县

炉霍县

道孚县

康定县

平均值

降低/%

2002

鹰架区

390.5

326.3

366.1

308.4

347.8

4.3

28.8

27.1

27.5

22.6

26.5

2.9

对照区

382.2

386.6

368.o

316.4

363.3

28.9

27.8

29.1

23.2

27.3

2003

鹰架区

324.1

290.5

308.4

277.7

300.2

21.3

24.5

22.1

20.9

17.2

21.2

24.2

对照区

404.7

401.0

374.4

346.5

381.7

29.5

27.9

29.8

24.9

28.0

2004

鹰架区

310.2

276.6

278.7

260.5

281.5

30.3

22.3

20.1

19.4

15.6

19.4

33.1

对照区

425.9

419.1

398.2

372.2

403.9

30.8

28.5

30.9

25.8

29.0

A.药物灭鼠停止后一段时间内鼠群的增长率往往高于灭鼠前的
B.推测架设鹰架后,安置的时间越长控鼠的效果越显著
C.相对于药物灭鼠,架设鹰架控鼠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不同地区鹰架控鼠效果的差异就是鹰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
8 . 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D.被性外激素诱杀
2023-01-10更新 | 6770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蓝细菌水华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蓝细菌的增殖,而且同一物种的个体对当前CO2的响应可能会因该个体先前所处环境条件(预适应)的不同而不同。下图是不同预适应条件下的蓝细菌在较高CO2浓度时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P、Fe等元素污染引起的蓝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华
B.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实时监测蓝细菌种群密度的变化
C.CO2排放增加将导致富营养化水体的蓝细菌水华更为严重
D.可通过极高密度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污染物治理水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