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的一种生态农业新模式,河蟹的粪便和剩余的饵料成为水稻的肥料,河蟹又能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稻田昆虫等,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低温使水稻的数量明显下降,这种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属于____制约因素。稻田中的水稻出现高低不齐的现象,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在稻田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研究稻田中河蟹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答出两点)。在水稻上存在喜食稻花的某种昆虫,也有喜食稻叶或稻根的另一种昆虫,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它们取食不同部位的好处是____
(3)下图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表中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能量值[单位kJ/(m2·a)]。不考虑饵料的输入,若河蟹的食物结构比例由植物:昆虫的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调整后河蟹获得的能量是之前的____倍。由表可知,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kJ/(m2·a),由植物流向河蟹的能量为____kJ/(m2·a)。

同化量

呼吸量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植物

3600

1400

420

1160

昆虫

360

200

40

60

(4)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的原因是____(答出一点)。稻田养蟹提高了生态效益,原因是____。稻田养蟹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2024-04-12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
2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 ~(3)题。
稻鱼蛙共作种养
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例如,“板栗—茶树结构”“稻—鱼—甡结构”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黑斑蛙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蛙类,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和人工养殖的前景广阔。南方某地进行“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实验, 实验区稻田总面积2000 m²,以每200 m²为一个单元,共设10个共作单元,单元外围的防护设施包括防逃围网和防禽天网等。黑斑蛙幼体由水产养殖合作社自繁自育,规格为4g/尾; 鱼种选用耐低氧能力强的泥鳅,规格为3g/尾; 水稻品种为茎粗叶挺、分蘖力强、抗逆性好的“隆两优1988”。
6月初,在实验区内施发酵有机肥,10天后进行人工翻耕并栽插水稻秧苗,实验中不再追肥。肥料既是水稻栽培基肥,也是蛙、鱼培养的天然饵料。 实验中,根据黑斑蛙生长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和营养成分的人工饵料。泥鳅以共作稻田中的单细胞藻类、摇蚊幼虫、蚯蚓、植物碎屑和杂草等天然饵料为食,全程不投喂人工饵料。实验投入与产出比如下表。
表稻鱼蛙共作种养工作种养实验区收支明细表

实验收入

实验成本

品种

产量/kg

产值/元

项目

支出明细

金额/元

黑斑蛙

4953

148560

黑斑蛙苗种

130000尾

13 000

泥鳅

25

625

泥鳅苗种

2000尾

100

稻谷

670

2 780

水稻

种子、育秧

300

饵料

不同时期专用

49 000

其他

物料、租金和人工等

29 100

合计

151965

合计

91 500

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 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具有“四增·四节” 的效果,即增粮、增鱼、增蛙、增效和节药、节肥、节水、节工,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农业污染,一块稻田生产出优质稻谷及动物蛋白产品,可以增加农民的实际获得。
(1)该实验探索“以稻供荫、以蛙护稻、稻鱼蛙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田群落的________结构,提高单位空间中的经济效益。其中,稻谷遮荫对黑斑蛙种群生存的影响属于________因素。
(2)除实验开始前施用有机肥外,实验过程中实现“免化肥、免农药”,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种植要求。推广该种植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
(3)据表可知,实验期间,该稻田的利润约为________元/m²(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字)。为进一步提高收入,有些农户提出“泥鳅无需投喂饲料,初始投放数量越大越好”,请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评价这一想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________
3 . 滨海湿地是鹭科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由于气候变化等影响,某滨海湿地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为保护鹭科鸟类,某地开展了湿地红树林修复工程。研究人员调查了该修复区不同潮位时鹭科鸟类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并统计了修复前后鹭科鸟类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物种名

低潮位/只次

高潮位/只次

潮滩

养殖塘

红树林

高潮裸地

栈道堤岸

养殖塘

红树林

白鹭

1320

9

6

187

113

8

576

大白鹭

192

0

19

5

18

3

318

其他鹭科鸟类

31

0

5

9

1

1

83

回答下列问题。
(1)涨潮时,大部分潮滩被海水淹没,仅有小部分高潮裸地。据表分析,不同潮位时,鹭科鸟类分布的主要生境是____________
(2)导致该地鹭科鸟类种群密度随季节变化的主要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开展湿地红树林修复工程后,鹭科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红树林生态修复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了鱼类、甲壳类及多种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为鹭科鸟类的生存提供了___________;②修复区内红树林密集成林以及海水的阻隔,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后,防风消浪、促淤固堤的作用明显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公园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该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6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
4 . 南方铁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其植株高大,材质坚实,适于作建筑、家具等用材,有一定的经济及科研价值。科学家团队对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进行了调查,为南方铁杉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铁杉在经济和科研方面的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保护。
(2)调查南方铁杉的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法,而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根据南方铁杉的胸径,把南方铁杉分成了12个龄级,根据南方铁杉生长规律,其中1~4龄级为幼龄级,5~8龄级为中龄级,9~12龄级为老龄级,具体年龄结构如下图。可以看出,幼龄南方铁杉明显少于中龄,一段时间过后,当中龄树也逐渐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后,推测种群将表现为_____________(增长/稳定/衰退)状态。

(4)观察南方铁杉种群的空间分布,发现幼龄南方铁杉树的聚集程度很高且多聚集在母树周围,导致这种分布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幼龄南方铁杉虽然聚集程度高,但总数量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幼龄南方铁杉在林下不具有竞争优势,无法获得充足的空间和光照,根据此原因,请提出一个促进江西武夷山区南方铁杉种群发展的措施: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喜食杂类草植物根茎),每年3~6月进入繁殖期,其采食、挖掘洞道及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某科研小组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土丘系数法(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调查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发现9个标准地(面积为)的土丘数为a,鼢鼠种群密度为______。调查期间,每天9:00~12:00在高原鼢鼠新推土丘位置附近利用探钎探明并剖开其活动洞道,并在洞道中布设10个活捕笼,该操作的意义是______
(2)高原鼢鼠挖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一方面造成草地土壤更新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另一方面,当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出______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因其违背了______原理。
(3)由于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对环境因子存在滞后效应,分别在春季(3~5月)、秋季(8~10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表为2014~2019年间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图为高原鼢鼠种群参数的变化
表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春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4.5

5

4

3.5

6

5

春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18

10

29

24

6

50

秋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8

8.5

9

8

7.5

8.5

秋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8.5

8

12

16

23

15

地上生物量

23.5

30

28

33

24

34

地下生物量

740

1000

600

540

860

780

高原鼢鼠种群参数年变化(2014—2019年)
①年际间种群密度、存活率整体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季节间存活率和种群补充量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③春季杂类草生物量和高原鼢鼠种群特征有很高的关联度,分析原因______
2024-04-22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6 . 现以套种大球盖菇不同年限(0年、1年、2年、3年)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下套种大球盖菇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对土壤中小型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通常采用____法,采样工具常用____,统计数据时需要记录土壤动物的____
(2)秸秆可以用来作为生产食用菌的优质基料,该操作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功能,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大球盖菇种植过程中,稻草、稻壳等作为栽培原料,被大量引入毛竹林地中,改变了土壤微环境,从而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层,其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____(写出1个)等,影响植物地上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采用相似性指数(Cs)表示,计算公式为Cs=2c/(a+b),a为甲样地全部类群数,b为乙样地全部类群数,c为甲、乙两样地共有的类群数。据表分析____两种年限的毛竹林群落最为相似。种植3年后,毛竹林地土壤中的优势类群数减少,说明竹菌复合植____
不同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

处理

0年

1年

2年

3年

0年

1

1年

0.821

2年

0.757

0.823

1

3年

0.724

0.829

0.745

1

(4)土壤中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需要适宜的温度,请结合该角度分析大球盖菇种植过程中,稻草、稻壳等被大量引入毛竹林地,增加了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密度的原因是____。本研究中,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在种植年限较长后均呈降低趋势,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2-26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7 . 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是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的山区。研究者于2020~2021年对北京地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
(2)研究者通过植株最长枝条的年龄数据对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龄级划分,结果如下图。以往的研究显示濒危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请根据下图判断,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是否符合衰退型的特征并阐明理由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个体数量变化动态(Vn)来描述槭叶铁线莲种群的相邻龄级间的数量动态变化。Vn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中,Sn和Sn+1分别为第n与第n+1龄级种群个体数,max(Sn,Sn+1)表示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若Vn计算结果大于0,则表明该种群在n和n+1龄级间呈现_____的动态变化。由表1结果可知,槭叶铁线莲种群在1~2、6~7龄级间呈现_____的动态变化。
表1槭叶铁线莲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变化指数
V1V2V3V4V5V6V7V8V9
-32.7%8.2%26.7%19.739.6%-13.5%70.3%72.8%33.3
(4)请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及所学知识,分析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_____
2024-04-17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8 . 下表为科研人员开展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时统计的相关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24

6

55

15

增加降水

24

32

33

11

表1植物物种相对生物量(%)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57

23

8

12

增加降水

31

49

6

14

表2田鼠食谱组成(%)
A.以鼠洞洞口数量多少作为田鼠种群大小指标时,可在洞口附近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由表可知增加降水更利于羊草的生长,田鼠食谱比例也发生改变
C.由半干旱时期糙隐子草的相对生物量比例最大,可知田鼠最不喜欢摄食糙隐子草
D.雨季时随着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会导致此时期羊草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9 . 某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贫瘠,科研人员尝试种植苦参进行生态修复。为探究微生物混合菌剂(按一定比例)与有机肥的协同作用对苦参生物量的影响,试验处理如表所示。CK为对照组,只施加一定浓度的有机肥,T1、T2、T3分别是施加不同用量的混合菌剂和等量的有机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用量(g·m-2
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CK000
T10.61.51.5
T21.84.54.5
T3①____________7.57.5

(1)该排土场修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混合菌剂中3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表中①的处理用量为_____________g·m-2。图中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
(3)修复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4-03-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物试题
10 . 蝗虫食性广,取食量大,对植物的破坏性极大。植物不仅是蝗虫食物的直接来源,还为其提供栖息场所,对蝗虫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均有重要影响,植物的覆盖度(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对蝗虫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覆盖度会影响蝗虫的生态位,蝗虫的生态位是指____。分析上图可知,植物的覆盖度____(填“高”或“低”)时会抑制蝗灾的发生,原因是____
(2)椋鸟是一种适合长距离迁移的鸟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椋鸟入住前后,不同阶段鸟巢周围防控点蝗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时间

人工置巢区蝗虫密度/(头·m-2

对照区蝗虫密度/(头·m-2

无惊鸟阶段

51.00

38.00

棕鸟入住产卵阶段

27.00

36.00

椋鸟孵化阶段

6.00

21.87

椋鸟育雏阶段

2.00

15.53

幼鸟成长阶段

0.73

16.04

①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密度,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____(答出2点)。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答出2点)。
③群居型的蝗虫能释放对鸟类有刺激性的苯乙腈,该物质能吸引蝗虫聚集,散居型蝗虫不能释放苯乙腈。椋鸟对散居型蝗虫的捕食量显著高于群居型蝗虫的,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1-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