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制备的培养基和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最好选择的灭菌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
(4)为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株C的活细胞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中×16小”型(1mm×1mm×0.1mm)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个,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若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盖玻片,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3 .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2024-06-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培养至第5天的酵母菌培养液,取10mL加入90mL无菌水中,然后将稀释后的培养液与台盼蓝染液等体积混合均匀,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mm×1mm×1mm,25×16)进行计数,结果观察到视野中五个中格内的细胞总数为66,其中被台盼蓝着色的细胞占20%(台盼蓝染液对死细胞染色,活细胞不能染色),则1mL酵母菌培养液中活菌数约为(       
A.5.28×107B.2.64×107
C.2.64×106D.1.32×107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研人员将培养到第5天的一定量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与台盼蓝染液(非活性染色剂)等体积混合均匀,一段时间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上面标注为1/400mm2,0.1mm,XB-K-25)结果如下:计数室中abcde五个区域的细胞总数为106个,着色细胞比率为30%,则10mL酵母菌培养液中活菌数约为(       

A.7.42×108B.7.42×109
C.3.71×108D.3.71×109
6 . 种群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增长曲线等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估算和增长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用抽样检测法测定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菌体数目来绘制增长曲线
B.在对未调查过的某植物种群计数时,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方大小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
D.记名计算法描述土壤中小动物的等级常用“多、较多、少、很少”
7 .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与一般的生物学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2024-05-2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C.若图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培养液PH的改变引起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7
2024-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研究小组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某品种的酵母菌后,取等量菌液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置于转速为150r/min、200r/min、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轻轻震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将偏小
B.一定时间内,随转速提高,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大,可能与培养液中溶解氧有关
C.转速为 250r/min, 培养8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营养物质减少、培养液 pH 改变有关
D.转速为150r/min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种内斗争的程度加大
2024-05-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培养液稀释10倍后取培养液加入台盼蓝染色后,用一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计数室体积)的计数板计数,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是先滴加培养液后,再盖上专用的盖玻片
B.为防止观察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
C.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
D.若4个中方格中无色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培养液中酵母活菌数量为
2024-05-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