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形成后,林窗下的生态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据图推测,0~20年,林窗可能引起了____的增强,从而促进了林窗区灌木的生长,有利于灌木物种种类增加。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____结构。
(2)与小林窗相比,面积较大的林窗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会造成该区域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更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3)部分鸟兽在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与林内相比,对一些鸟兽来说,林窗相对缺少遮蔽物,会____(填“增大”或“减少”)被捕食的危险性,其活动范围会受到影响,这种变化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林窗区域植物的基因库。
(4)林窗形成后,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原因是____
2024-04-04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某马场设置4个大小相同、放牧程度不同的处理区。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均随机选取5个1m×1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区草群丰富度/种草群平均高度/cm草群密度/(株/m2
未放牧区2214.1305.4
轻度放牧区239.6324.8
中度放牧区259.3329.1
重度放牧区187.2254.5
A.草群丰富度的变化会导致动物类群丰富度发生变化
B.演替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C.据表分析,中度放牧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D.放牧的轻重程度不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速度
2024-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联考生物试题
3 .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团,例如,热带食花蜜的许多蜂鸟就可称为一个同资源种团。如果有一个种群由于某种原因从生物群落中消失,种团内的其他种群可以取代其地位,执行相同的功能,从而使群落面貌变化不大。某山林中的部分同资源种团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植被层次同资源种团的类型(按取食模式划分)
 杂食动物草食动物
树干层黑啄木鸟、山雀
灌木层白尾鹿、梅花鹿
地表层白尾鹿、梅花鹿、蒙古兔
A.同资源种团的几种生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可能更高
B.草食动物可以分为食叶、食种子、食根等同资源种团
C.在该山林里人工再放养一些白尾鹿,可增加物种丰富度
D.发生种群取代的群落面貌变化不大,但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
4 . 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调查了面积和管理方式相同的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间作) 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 中的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蜘蛛多样性

林下茶园

692

1542

14

12

2.8

常规茶园

1410

995

14

8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B.林下茶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可能是结网型蜘蛛具有避光的特点
C.林下茶园马尾松的存在,给叶蝉提供了更多栖息空间,增大了叶蝉的环境容纳量
D.根据结网型蜘蛛的生活特点,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结网型蜘蛛的种群密度
2024-0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增加某草原的物种丰富度,科研人员引入了甲、乙两个种群,如图为引入这两个种群后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引入甲种群后,其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B.甲、乙两种群存在捕食的关系,乙为捕食者
C.t2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出现先降低再恢复到K1的现象
D.图示说明甲、乙两个种群的引入增加了该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6 . 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请回答问题: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
12345678910
A717510616741569.3
B19610148115854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原则。
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株·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量数据见下图。
  
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增大。
(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
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填“种类”“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_____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个亚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
7 .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中某一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着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种间关系越来越简单的方向演替
C.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2023-11-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株洲长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为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放牧干扰下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变化,研究人员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围栏封育(EN)、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对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和土壤特征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研究提供依据。2020年之前各样地均为自由放牧地,从2020年开始封育或放牧,在2021年和2022年检测相关的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呈_______的趋势。比较轻牧区、中牧区与对照区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流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之一,氮素可参与植物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土壤中的氮含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植物以及畜共同影响,与封育区相比,轻牧区土壤全氮含量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在重牧区,以大针茅、多根葱等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退化为以冰草、冷蒿等适口性差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植物群落因_______发生变化而发生演替。冰草和冷蒿生物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8-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为调查某地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体滑坡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写出两点)。
(2)研究原始群落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中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法。山体滑坡区域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图中代表山体滑坡区域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在山体滑坡区域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所选植物一般为本地物种,而不宜选用外地物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10 . 欧洲的石楠(一种小乔木)群落,其优势物种是石楠。石楠逐渐老化以后为石蕊(一种地衣)所入侵,石蕊死亡后出现裸露的土壤,于是熊果(一种灌木)入侵,最后石楠又重新取而代之,如此循环往复。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石蕊入侵的过程是地衣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最重要的因素
C.长期的自然演替后,两个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一般相同
D.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2023-02-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