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1 .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生态农业更好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塘主在鱼塘边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水生植物,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控制,治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
②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_________
③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来说鳊鱼的产量会下降_________%。
④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⑤为保证水稻和鱼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B.可利用粪堆数、活动痕迹对长臂猿进行野外种群数量监测
C.干旱气候是影响蝗虫种群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公园内不同鸟类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024-04-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对白洋淀湿地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固体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增强水体净化能力
C.湿地的物种组成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改变,这是群落的演替
D.白洋淀湿地被誉为“华北之肾”,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 . 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白鹭点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1)湿地中阳光、清风、芦苇、游鱼、白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其中植物种类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反映了群落的___结构。这样的分布使群落种群的___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2)利用下渚湖湿地独特的物种组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开发了生态休闲旅游路线,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为湿地群落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___
(3)在食物链“植物→食草鱼→白鹭”中,与食草鱼相比,白鹭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调查发现该白鹭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2·a)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6.0×1085.0×1083.5×108
该白鹭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约___%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4)技术人员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泥鳅粪肥田的“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泥鳅吃蟹粪,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
(5)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
2024-03-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人民中学海安实验中学句容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林窗”又称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同的“林窗”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群落水平结构
B.“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
C.森林火灾引起“林窗”,恢复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
D.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林区应定期合理地人为制造“林窗”
2024-03-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上蒲公英成块地密集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灰喜鹊对大杜鹃产在自己巢中的卵带孵带育,表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C.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不易被淘汰
D.冬季候鸟南飞导致北方草原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2024-03-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群落交错区亦称生态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区域往往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对长白山森林北坡群落交错区进行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表:

上层中层下层
植物乔木灌木草本
动物雀鸟、戴胜煤山雀、黄腰柳莺靴雉、昆虫
上表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动物丰富度较高,是因为________,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该区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能力。
(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北坡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月见草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___________,月见草的种内斗争1975年较1972年___________(填“强”或“弱”),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
(3)长白山交错区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图2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图中C表示________,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J/(cm2•a)。
2024-03-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同资源种团是指具有相似的生态资源需求、觅食对策,并在群落中起相似作用的物种集合。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被

同资源种团的类型(按取食模式划分)

层次

肉食脊椎动物

杂食动物

草食动物

林干层

毛发啄木鸟

狐松鼠、东美松鼠

树干层

毛发啄木鸟

黑啄木鸟、山雀

灌木层

白唇鹿、东林兔

地表层

赤猞猁、赤肩鵟、横斑林鸮

白唇鹿、东林兔、金鼠、狐松鼠

A.不同的同资源种团间,物种间的竞争较强
B.同资源种团内的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处于相同营养级
C.组成种团的物种相互代替可用于退化群落的恢复和重建
D.生态系统中每个同资源种团物种数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2024-03-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调研生物试题
9 . 中药材植物-蘑菇立体农业是通过合理的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在中药材植物下人工栽培蘑菇(大型食用真菌)的生产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中药材植物和蘑菇固定的太阳能
B.该立体农业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
C.该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垂直分层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
D.栽培蘑菇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2024-03-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调研生物试题
10 .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B.调查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类、空间分布、食物及天敌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以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不可用于调查该保护区内某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老年个体数和幼年个体数
2024-03-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调研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