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黄河三角洲湿地河口泥沙淤积形成潮间带裸露滩涂,随着新生滩涂湿地向海扩展,开始发育盐地碱蓬群丛等盐生植被;当盐沼湿地进入潮上带位置时,植被就演化为较耐盐的柽柳等湿地草甸植被;地貌条件稳定后,再向温带落叶阔叶林演替。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使其碳储量不断增大,固碳能力不断提高。植被分布如下图所示。

   

(1)引起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顺行演替的主导环境因素是_____
(2)为提高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储量,政府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_____差异,适时补种柽柳、杞柳等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该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是_____
(3)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流域的天然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有机碳积累的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
(4)当地政府在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过程中,清除了入侵物种一互花米草后的一年内,大型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比治理前显著增加,原因是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
总呼吸量(t/hm2/m)15.9392.73124.8040.98
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能量的输出小于输入
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阶段顺序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统计物种数的同时也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即相对多度,图中的相对多度=(某十种植物的个体数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100%。在某退耕农田的自然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可知,第30年至第50年间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
B.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类型不相同
C.若丙个体较大、数量有限,则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丙的相对数量
D.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种群和群落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是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都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B.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细菌种群单位时间新增加的个体数不变
C.退耕还林过程发生了群落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增加
D.某一时期,群落中生产者的生物量可能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地发生高强度森林火灾后,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物种丰富度可反映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弱
C.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2024-05-2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实验、珠海实验、河源高级中学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________
7 . 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河流排污(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____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能力;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多样性锐减。
(3)现向河流中引入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需考虑植物间的生态位以及种间关系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需遵循____原理;若向该村庄引入一些防风固土的植物,既要考虑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植物生长,还要考虑该植物未来是否可以带来经济收益,这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原理。
(4)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分别体现生态系统的____价值。
(5)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往往会____
(6)有同学想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____方法;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04-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执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测生物试题
8 . 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歌赋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对自然现象或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的概括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物种间的原始合作关系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
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蒋(一种灌木)”——种群的水平结构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初生演替
9 .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能显著改善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促进小龙虾的养殖。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稻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环境参数无机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1.952.292.58
浮游植物生物量(mg/L)11.032.77.68
水体溶解氧(mg/L)10.60±1.085.27±0.756.73±0.21
(浮游植物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浮游植物有机物质干重的总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稻田中的植物吸引昆虫前来觅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的功能。
(2)在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的稻田中,浮游植物群落在养殖初期以绿藻、隐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养殖中期转变为以绿藻、蓝藻和隐藻为优势种,到养殖末期又回到养殖初期时的优势种状态。该现象说明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关系是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___
(3)实验结果表明,仅施用有机肥组的水体溶解氧显著低于仅施用无机肥组,分析原因是___。据表分析,为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应对稻田施加___肥。
(4)螟虫是一种水稻害虫,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小龙虾捕食浮游动植物、害虫、虫卵、有机碎屑、动植物尸体等,使螟虫数量下降,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除此之外,虾农还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螟虫雄性个体调整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螟虫的实践意义是___
2024-04-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10 . 研究表明,森林和草原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精细量化森林和草原火灾碳排放,对减排降碳等环境政策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森林和草原火灾降低了碳存储,增大了碳排放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更快
C.森林火灾后,林下苗木的生长速度加快
D.火灾过后,森林、草原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