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如图为某稻级共作的结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蟹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B.蟹获得的能量只来源于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C.蟹的粪便可作肥料,有助于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
D.杂草的存在会改变稻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2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群落组成简图,图中鸟从大型食肉鱼中获得的能量与从食虫鱼、小型食肉鱼中获得的能量之比为1:3(假设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虾蟹和小型食肉鱼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若小型食肉鱼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虾蟹和水蚤数量都下降
C.若要使鸟增加1kg,需要消耗食虫鱼、小型食肉鱼共10kg
D.某些食虫鱼的油脂可以止痒,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24-05-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3 .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以欣赏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活动。我国先后建立一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和各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生态旅游区的首要原则是以保护为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护生态旅游区主要是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多样性,生态旅游区能提供美学欣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保护生态旅游区还需要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采取黑光灯诱捕、昆虫信息素诱捕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黑光灯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诱捕所利用的信息种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这类防治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当地有关部门在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过程中,清除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一年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比治理前显著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抵抗入侵物种方面,相比于物种丰富度低的群落,丰富度高的群落对引入物种的抵抗力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该保护区具有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

   

注:碎屑表示生物的碎片、残酸、排泄物和它们的分解产物,同时混有微生物。
①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________之间进行的。结合图示简要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保护区中的天然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有机碳积累的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保护区中若蛇的食物有1/4来自蛙,3/4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________kg。
2024-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二模生物试题
4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干季和湿季分明,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红腿小隼与树蛙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C.云猫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会导致猞猁的数量明显减少
D.图中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024-05-1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前某地农村的农作物秸秆都是作为燃料燃烧,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当地现在的生态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为基础,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上图所示生态农业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答出两点),
(2)该地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包含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鸡→人;②玉米→蝗虫→蛇→鹰,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家畜的粪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有人认为是家畜粪肥可为农作物提供能量和物质,该叙述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3)农作物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_________。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4)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饲料饲喂家畜,再将家畜粪便作为肥料投放到农田,与将稻秆焚烧后用草木灰还田相比,该方式除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
6 .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提高滨海湿地蓝碳碳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基于海洋气候变化的治理手段,属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下图是某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d表示丙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者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图中成分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海草A和浮游植物B是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其中海草A在海底生长,浮游植物B生活在水面,但两种植物在生态位上依然存在部分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1点)。
(2)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固碳方式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图中①~④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坏、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了滨海湿地的健康,从而影响其固碳功能。根据图中丙的四种生物a~d的重金属含量,写出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图中消费者中可能构成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
(4)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可以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同时滨海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作为风暴潮的缓冲区,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海岸线的稳定。该信息主要体现了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024-04-23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鳌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但20世纪90年代初,江夏梁子湖区由于跟风养殖,以小银鱼的养殖为例,养殖户从鱼苗就开始养殖,主要投喂多种人工复合饲料。这些高蛋白的饵料很难被及时分解,使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升高,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该生态系统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体现了生态平衡特征中的____平衡。
(2)据调查梁子湖湖面总面积为220km2,假设湖内小银鱼种群的K值为22000条;则为维持小银鱼较高的产出,捕捞小银鱼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____(填“捕捞前”或“捕捞后”)到达____条/km2。“数罟不入洿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____
(3)小银鱼为肉食性鱼,养殖的小银鱼除饲料外还以小型的鱼虾为食。科研人员对小银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是____kJ/cm2a。

小型的鱼虾同化的能量

小银鱼摄入鱼虾及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小银鱼粪便中的能量

小银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银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小银鱼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50.6

57.8

2.6

3.8

21.2

1.1

(4)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种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既能有效抑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生长又能治理富营养化,其原理是____
2024-04-15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高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下图1是北美西海岸某潮间带海星捕食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2是移除海星前后潮间带被捕食物种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生物再加上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构成了潮间带生态系统
B.移除海星后,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被捕食者之间种间竞争加剧
C.荔枝螺可能位于第二、三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是捕食关系
D.潮间带地形单一,其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
9 . 稻鱼共生系统既可使水稻丰产,又能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水、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害虫和杂草,还能充分利用稻田中的废弃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稻鱼共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___。浮游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可能有___
(2)碳元素在水稻与虾之间以___的形式流动。虾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其余的去向是___
(3)水稻害虫中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研究发现,少数散居型蝗虫聚集后可释放4—甲氧基苯乙烯(4VA)引发蝗虫聚集,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释放的4VA也会迅速增多,进一步促进蝗虫聚集,该过程属于___调节。蝗虫之所以聚集,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食物,更主要的目的是进行交配繁殖,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这表明___
(4)在害虫防治方面,稻鱼共生系统科学引进了与害虫有寄生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这属于___防治。若由于某种原因,该系统中鳙鱼的数量大量减少,但其他生物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较强。
2024-04-04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10 . 某地开发出适应当地环境的“稻渔共生”种养新模式,其中虾、蟹能摄食稻田中的害虫、虫卵和杂草,虾、蟹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从而减少人工肥料投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能直接利用螃蟹和小龙虾粪便中的有机物
B.利用螃蟹和小龙虾进行生物防治,可减少环境污染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24-03-30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