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生物可以参与构成多条食物链
B.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
C.X可能包括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能量
D.草固定的太阳能不一定能满足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需求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天一大联考(山东)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广西钦州附近的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一片风光极美的地方。这些年,因为超高的“颜值”很多地方将红树林开发成了用作观赏的公园或者旅游景区。不过,红树林的价值可不只在于观赏,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海洋卫士”之称。下图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调查图中秋茄树的种群密度,可用___进行调查,调查时关键要做到___
(2)该食物网中包含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
(3)红树林的价值除了具有观赏的价值,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4)调查凤头潜鸭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需要调查___(至少答出2点)。
2024-05-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_______

________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_______

________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2024-05-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生物(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下图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8条食物链
B.图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C.若乌鱼的食物有1/5来自小型鱼类,4/5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4500g
D.流经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024-05-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8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染水虽经处理但仍残留大量3H14C、131I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同位素难降解且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元素会进入全球物质循环,下图为碳循环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污染水中的14C进入生物富集的渠道,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
B.风化过程中岩石可分解释放出CO2,而大气中的CO2也可参与岩石形成
C.图中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可以是好氧菌或厌氧菌
D.核污染水中的14C可通过图中的植物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2024-05-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五)
6 . 依据某生态系统构建碳循环模式图1,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甲、乙、丙、丁是B中相互关联的四种生物,它们所同化的能量如表格所示。请据图回答:

   


同化的能量KJ·m-2·a-1

5000

3000

600

120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
(2)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是指____的循环,图1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是以____的形式进行的。
(3)蚯蚓的活动有利于农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蚯蚓属于图1中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填A、B或C)。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
(4)依据同化的能量表格写出由甲、乙、丙、丁所构成的食物链(网):____,该食物链(网)中的所有生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并说明理由:____
2024-05-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7 . 稻螟与稻飞虱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其中稻螟以茎和纤维为食,稻飞虱通过口器刺吸茎叶中的汁液为食。金坛区在稻田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为某稻田中主要生物的胃或消化腔中食物残渣的调查结果。

稻田生物

稻螟

稻飞虱

蜘蛛

中华绒螯蟹

消化道中的食物

水稻、杂草

水稻、杂草

稻螟、稻飞虱

杂草、稻螟、稻飞虱

表中中华绒螯蟹参与形成____条食物链,其与稻螟种间关系为____。其实,中华绒螯蟹不仅喜食表中的生物,还爱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则可判断中华绒螯蟹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为____
(2)统计该稻田中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利用情况,部分数据(数值单位:103kJ)如下图。则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有同学认为,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111.0-15.0-41.5)×103kJ=5.45×103kJ,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

   

(3)研究者于6月在稻田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结果如下: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杂草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入中华绒螯蟹____(填“能”或“不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依据是____
(4)与单作稻田相比,蟹稻复合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明显提升,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为提高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养殖人员往往会投放玉米碎屑等饵料,则流经该复合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但未被食用的饵料进入周围水体后会使水体中的N、P增加,进而会引发水体的____现象。
2024-05-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
(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2024-05-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近年来,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系统,获得了良好效益。如下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稻田昆虫、底栖动物、河蟹等动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最高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随着_____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
(4)将杂草全部清除,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某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中有滨蟹、玉黍螺和墨角藻(一种海藻)等生物,三者的捕食关系为:墨角藻→玉黍螺→滨蟹。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某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该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墨角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2)生态系统中位于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了研究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科研人员制作了a、b、c三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对三个培养箱分别进行图1所示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科研人员后续又增加了一组d,处理方法是___,其作用是___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其目的是___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2024-05-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