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某环保部门欲选用沉水植物投放到当地 N、P 较高的淡水水域,以净化水体。科研人员在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 a 含量(主要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由图 1 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B.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叶绿素 a 含量的多少不能代表沉水植物的多少
C.由图 2 可知,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可抑制"水华"的暴发
D.投放沉水植物后,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增加,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
2021-05-28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押题生物试题
2 . 回答下列问题:
I、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
(2)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
(3)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氧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
II、生态学家在某草原食物网中对一条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结果如下表(GP表示同化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单位:卡/顷∙年)。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GPNPR
76×1056×10570×105
58.3×10649.5×1068.8×106
55.6×1031.3×10354.3×103
(4)该生态系统中,生态学家未研究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表中NP代表_____的能量。
(5)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20%,试分析原因:_____
(6)由于气候变迁,导致该地区长期干旱,极端缺水,则该草原群落可能会演替为_____
2022-05-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联考试题
3 . 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自动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
(2)图1中NH4+等无机盐离子和藻类变化曲线表明,该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______调节,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稳定性。
(3)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含量大量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藻类数量_____________,同时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地点采集了水样经分析后,其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样品1、样品2、样品3三种水样的取样地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5)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微污染,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途径消除污染,这体现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2022-04-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4 . 图甲是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能量值。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没有包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成分,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
(2)图甲中绿头鸭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__________调节机制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由图乙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裸鲤具有较强的净化水质的作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鱼类,保护裸鲤属于保护__________多样性。该湖泊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但排放进大量的污水,会导致其生态平衡被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
5 . 研究小组在我国某草原上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优势植物种群密度、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用植被干物质积累量表示)、群落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尝试探寻合理放牧强度。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

优势植物种群密度(株/m2

羊草

针茅

CK

207.33

11

GI170

217.67

4.47

GI340

170.2

20.73

GI510

216.8

3.53

GI680

108.53

6.67



注∶CK、GI170,GI340、GI510、GI680分别代表0、170、340、510、680羊单位·d/hm²/a,对应的强度为对照(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
(1)据表分析,随着放牧强度变化,羊草与针茅的种群密度整体呈现___的变化特点,推测引起此变化特点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改变引起羊草与针茅之间的____能力。
(2)合理放牧后,原牧场植被在一定时间内能得以恢复,但过度放牧会导致牧场植被难以恢复,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
(3)中度干扰假说认为,一个生态系统处在中等程度干扰时,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据图分析,该项研究结果能够支持中度干扰假说,其依据是_______
(4)据图分析,从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考虑,该典型草原合理放牧强度范围应为____单位·d/hm²/a,依据是_______
2020-12-28更新 | 5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高考生物试题
6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
(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
2021-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图2是该人工湿地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模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_____,碳元素是以_______的形式从丙进入甲的。
(2)从图1分析,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如果污水排放量过大则有可能破坏人工湿地,上述事实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分析可知,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很多能量被自身呼吸消耗和_________。按照图中显示的能量数据计算,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若要让C增加3kg,需要消耗A______kg。
2021-04-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为治理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凤眼莲、藻类植物(轮叶黑藻)、鱼、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如图 1 所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凤眼莲能分泌对藻类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凤眼莲通过传递______信息 藻类形成 ___的种间关系。 通过放养鱼苗、水禽等动物,种植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
(2)该湿地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的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湿地中能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向水体中通入空气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
(3)图 2 是该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若蝌蚪从水蚤和植物中同化的能量比例相同,则流入蝌蚪的能量每增加10 KJ,按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计算,需要消耗植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 KJ。
9 . 如图是某山区生态农业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草→昆虫→鸡→人”这条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是______。昆虫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_____________
(2)该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来的荒山相比,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通过引入兔、羊、鸡等畜禽,增加和延长了食物链;通过建设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山农的燃能问题,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______________,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由于当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所以提高了生态系统________的能力。
(3)上述生态农业,很好地践行了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020-03-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2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10 . 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生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作为载体,把某些水生植物种植到水面,达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下图为生态浮床实景图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使该池塘植物的空间结构在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复杂化。由于浮床植物和浮游藻类之间存在对_____________的竞争,从而抑制了水华的发生。
(2)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_____。但若向该水域中大肆排放污水,依然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崩溃,原因是______
(3)生态浮床净化了污水,水体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该水域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浮床上栽种和生长了大量植物,被称为“水上花园”,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019-08-15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新起点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