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在AB段,溶氧量减少的原因是藻类减少且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
B.在BC段上,藻类由于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数量上升
C.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藻类释放氧气,同时好氧细菌消耗氧气量下降
D.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超出了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体将出现富营养化
2023-05-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等,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Ⅱ中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可能很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据图可知生态系统Ⅱ自我调节能力大于生态系统Ⅰ
3 .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某些植物自燃是森林发生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更易受林火干扰,从而成为一种碳排放源。科研人员以人工种植的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反映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强度林火干扰对人工林不同植物的影响相同
B.林火后人工林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光合作用增长抵消了乔木的损失
C.林火后土壤中无机盐的大量增加有利于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D.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混合林的
4 . 大量污水排入海洋,导致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修复该生态系统时以修复红树林为主,主要通过清除海岸线垃圾污染、种植与恢复本土红树林等措施。研究人员对沿岸4块地段进行取样,并对采样点位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采样点位浮游植物的种类差异体现了群落水平分布的特点
B.清除海岸线垃圾污染的措施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大量污水排入海洋,超过了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修复前后采样点位硅藻的种类和密度均明显增加,其优势种的地位得到加强
2023-05-11更新 | 53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山东临沂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在一定范围内,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6 . 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狼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之比(Nt+1/Nt)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
B.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赤狐、狼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据图可知,调查过程中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并非“S”型增长曲线
2022-09-09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
B.水体的富营养化可通过正反馈调节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进一步破坏
C.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有利于提高饵料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D.生态塘和潜流湿地中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可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8 .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Ⅱ可能为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的生态系统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I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含量,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进行调整
9 .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化塘岸边、浅水区与中央深水区中生物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资源,抑制藻类生长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的目的是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10 . 科学家曾针对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稻田捕食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对266.8公顷田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曲线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N0 ×0.03t
C.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目的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D.曲线乙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 是循环因果的关系,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也存在该关系
2023-02-0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