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食用肉类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
C.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但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就小
2 .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其是在原农田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智能化灌溉等环保技术,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原弃耕农田上进行人工造林,属于次生演替
B.保留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C.污水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公园建设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增加了生态足迹
3 . 韶关乳源大桥镇是典型石灰岩地貌,自然环境恶劣。现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移植填埋表土,种植油茶、果树、蔬菜、中草药,培养林菌,林下养殖林禽,打造森林景观的发展模式,不仅石漠化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工程的建设前后,该镇的群落变化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林下养殖林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
C.油茶、药材合理搭配提高了群落对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生态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 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
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环境污染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态专家为了评估某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结果显示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指的是吸收工业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B.该景区适当控制游客的流量,有利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C.在景区内徒步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小于开车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
D.游客进景区游玩所需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6 . 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减小生态足迹。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与乘坐电梯上下楼相比,走楼梯会减小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与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呈负相关
C.人口规模、生活方式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生态足迹
D.研究生态足迹有利于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7 . 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对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进行量化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与开车出行相比,步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8 .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B.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减少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越大,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D.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全国两会上,“双碳”话题依旧是热点之一。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实现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这些途径和措施不包括(       
A.使用清洁能源B.增加碳足迹
C.参与全球气候治理D.进行生态修复
10 . 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提高生态足迹
B.蚯蚓的能量可流向禽畜,说明图示情况下能量可循环利用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将堆沤发酵中的残渣饲喂蚯蚓,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023-03-16更新 | 152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一)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