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在治沙实践中,库布其人探索出了利用光伏电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之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伏电板下种植的中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光伏+农业”项目中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光伏电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减缓温室效应
D.通过生态修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24-04-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 .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地球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生态足迹大于、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分别出现生态盈余、生态赤字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C.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减小生态足迹
D.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4 . 生态足迹是一种测定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学指标,可定量判断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C.科技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等会增大生态足迹
D.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5 . 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B.不同技术和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足迹的数值不同
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和海洋面积
D.人类采取生活方式不同,所需要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6 .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措施会增大生态足迹的是(       
A.降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B.双面打印,节约用纸
C.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出行
D.节约生活用水、降低污水排放
7 . 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8 .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就像“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随着生态足迹的增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吃猪肉、开车出行相比,吃蔬菜和骑自行车的生态足迹小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破坏也越大
C.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导致出现“臭氧层空洞”
D.只要建立起人口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9 . 下列关于人与环境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C.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2023-12-2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公交出行B.节约用电C.植树造林D.使用一次性筷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