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消除量等于排放量)的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与食用牛肉相比,吃蔬菜会缩小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
C.碳中和时生产者固定的CO2量等于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D.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关于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步行比开车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B.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渔业捕捞,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濒危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是建立植物园
3 . 历史上,塞罕坝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外来者掠夺性的采伐等人类活动使其成为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重现了其昔日风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塞罕坝恢复过程中,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B.自驾和徒步游览塞罕坝的美景,生态足迹后者大于前者
C.引种树种的生态位相似度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恢复
D.恢复并维持塞罕坝林场生态平衡的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教研室提供)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5月保温试题生物试卷
4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处于赤字状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摆到了人类面前。通过生态足迹总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如图所示2003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与生态承载力总量排名居前的国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生态足迹总量排名居前的国家(2003)图2生态承载力总量排名居前的国家(2003)
A.与肉类相比,食用蔬菜,水果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B.因为数据不全无法判断日本处于生态盈余还是生态赤字状态
C.如果没有外来资源输入,美、欧和中国等地区经济都不可持续
D.通过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平衡
2024-05-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B.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使人患皮肤癌的风险降低
C.人口增加和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D.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会造成海洋污染
2024-05-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6 . 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B.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2024-05-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研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有助于改良农田生态系统并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碳循环
B.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补充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C.多吃蔬菜少吃肉可以减小生态足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将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用于沼气发酵、再将沼渣还田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2024-03-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8 . 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中这样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B.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C.“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 协调、 自生等原理,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D.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行动来缩小生态足迹
9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将动植物分别迁至保育机构进行专门护理并不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可暂时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小生态足迹,也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0 . 某城市通过铺设生态浮床,利用浮水植物(如凤眼莲,能吸收重金属离子)和挺水植物(如芦苇,能作为造纸等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治理“水华”、净化水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凤眼莲和芦苇的使用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自生原理
B.该水域中凤眼莲收割后适合作为家畜饲料,从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畜产品
C.生态浮床使得水体净化污染的能力提升,从而使得该城市的生态足迹减小
D.生态浮床的植物通过遮光和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使得浮游藻类大量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