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0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B.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渔业捕捞,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濒危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是建立植物园
2024-06-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忻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生物试题
2 . 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蓝冠噪鹛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B.调查发现该河流段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说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D.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24-06-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3 .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抚顺管理站辖区再现双蕊兰,共11株,其中10株以丛状生长。双蕊兰、黄檗等17种植物是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蕊兰种群具有珍贵的基因资源
B.保护双蕊兰只能采取迁移种植的办法
C.应采用样方法统计保护区双蕊兰种群数量
D.17种野生植物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
4 . 栝楼产业是我省特色产业之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栝楼园的立体利用也不断得到发展,例如可采用“上层栝楼+下层生姜”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栝楼、生姜都有很多不同性状的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B.该种植模式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合理分布,体现了自生的原理
C.该种植模式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现了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种植人员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2024-06-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5 .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普氏原羚数量不足300只,经过采用各种保护措施,在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仍面临着生存威胁。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的刺丝勾挂致死的。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估算草原上的普氏原羚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B.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普氏原羚小种群内可能会发生近亲繁殖
C.草原上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大量捕杀狼等天敌,提高普氏原羚在草原的环境容纳量不是保护普氏原羚最好方法。
2024-06-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6 . 大麻哈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成鱼生活在海洋(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外界环境),在每年的产卵季节溯江河而上到原淡水水域中(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外界环境)产卵,历尽艰难险阻,繁殖活动结束后几乎会全部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海水中大麻哈鱼必须大量吞饮海水,且通过鳃等排出过多的盐分
B.进入淡水水域后大麻哈鱼应减少或停止饮水,减少离子的排出,加强对盐分的吸收
C.相比于在海水中,在淡水中大麻哈鱼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D.建立大麻哈鱼洄游通道是保护大麻哈鱼的重要措施
2024-06-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7 .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种群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8 .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选育适宜早种的杂交稻品种,实现了“水稻上山”,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形成了新的种植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上山”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B.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的培育成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C.“水稻上山”需要退林还耕、退草还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若新的种植模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则能间接减小生态足迹
9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建立自然保护区,给予其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10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来调查该林场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