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C.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D.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
2 .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是一级濒危生物。典型的褐花杓兰花呈深紫色,典型的西藏杓兰花呈紫红色,两种兰花的分布有一定的交叉,在交叉分布区内,存在花色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过渡类型。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两种杓兰存在生殖隔离
B.交叉分布区的杓兰存在协同进化
C.保护杓兰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过渡类型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3 . 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明确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该策略的实施必须考虑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增大,会导致生态足迹增大
B.经济发展越快、人口增长越慢,人均生态足迹越小
C.保护耕地、开发新能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
D.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023-04-27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高三新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湖北卷】
4 . 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中这样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B.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C.“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协调、自生等原理,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D.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行动来缩小生态足迹
2023-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5 .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C.我国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建设防护林遵循了自生的原理
D.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6 . 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B.麋鹿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弱
C.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结果是使种群呈“J”型增长
D.增加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麋鹿适应环境
7 . 长江中下游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B.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C.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D.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3-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由五个互不连通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2021年该地区15头野生亚洲象“离家出走”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
C.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
D.栖息地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9 . 鸟类通常作为检测城市湿地生境状况的指示性物种,某湿地部分观测地点的鸟类物种数量观测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序号

地点

鸟类统计

生境类型

1

梨园

9

23

37

次生林、人工林

2

九女墩

8

20

27

次生林

3

山边道

8

12

15

水域、次生林

4

磨山植物园

15

42

110

次生林、人工林、园圃

3

马鞍山

16

43

139

天然林、次生林、园圃、农出

A.梨园区域所有的鸟类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城市湿地公园可供居民、游客观鸟休闲,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推测磨山植物园与马鞍山区域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增加的关键生境类型是次生林和园圃
D.可在梨园、九女墩及山边道区域适当种植不同树种以吸引鸟类栖息
10 . 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C.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对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开发利用,不能盲目地猎杀或采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