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濑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磨山可供旅游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等,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 . 2022年12月7日至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
B.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的捕获活动
C.易地保护是对濒危动物的有效保护措施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直接价值
2023-05-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3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园里的月季花有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引进新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即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4 . 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是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海南长臂猿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
B.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通常会阻碍海南长臂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可导致机体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降低
D.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可改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的现状
5 . 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依旧严峻。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治理沙漠化的土地,应选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
B.温室效应可能会使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平衡,导致某些地区沙漠化进程加快
C.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有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可利用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抢救性保护
2023-05-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5月模拟生物试题
6 . 马达加斯加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物种数量从2010年的56种增加到2021年的128种。研究人员警告称,如果不及时采取保育行动,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长达几百万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严重破坏导致生物锐减属于正反馈调节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D.哺乳动物的灭绝只会引起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降低
2023-05-08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第八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我国多地采用建立保护区、恢复滩涂植被、畅通江湖连接形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等举措保护江豚。农业部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5年数量增加23.42%,活动范围有大幅度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江豚的种群密度
B.恢复滩涂植被可能有利于鱼类产卵并为江豚提供充足的食物
C.畅通江湖连接形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能有效防止江豚栖息地的碎片化
D.江豚种群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并利于进一步保护
2023-05-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高三5月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8 . 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坏,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的中药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2023-05-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吕氏春秋》中记录:“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森林)而(捕猎),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段话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岂不获得”指的是得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生态系统“泽”和“薮”被破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湿地和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D.我国古代先民的“无废弃物农业”和上述思想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相同
10 . 了解珍稀动物种群的密度及其分布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础。水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林栖动物,主要以各种禾草、树叶为食。科研人员为研究某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对水鹿种群密度及其分布的影响,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其种群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和分析有误的是(       
地区

海拔高度(m)

居民

水鹿平均密度(只.km-2

A

约2800

少且集中

0.35

B

约2400

较少且集中

0.25

C

约1150

多,较分散

0.09


A.水鹿是初级消费者,其粪堆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B.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水鹿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还需要了解水鹿平均日排便堆数和粪堆存留时长等信息
C.与A区相比,C区水鹿种群密度较小,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其干扰较大
D.海拔超过3600m,水鹿分布明显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气温低、食物缺乏
2023-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