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如图的Ⅰ、Ⅱ、Ⅲ三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B.曲线Ⅱ和曲线Ⅲ的变化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导致的
C.当曲线Ⅲ趋近于0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D.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2024-01-1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城市为治理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建立城市湿地公园,同时其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如图所示,A区域主要种植挺水植物芦苇,B、C区域主要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其中芦苇生长快,同时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还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湿地公园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B.选取种植的植物一般为本土物种,符合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
C.待芦苇成熟收割后,可以将其作为原料直接加工成牲畜饲料,以此提高能量利用率
D.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的水样中N、P含量更低、有毒物质更少、溶解氧更多
3 .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类的生态足迹总量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盈余增加
B.全球的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会不断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类自身发展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D.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
4 .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kJ/m2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率和迁出率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5 . 生态系统中存在正反馈调节,该调节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如森林砍伐对水循环的影响被认为是一个正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砍伐形成了新的栖息地类型,从而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森林砍伐导致生长季节的养分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土壤更肥沃
C.森林砍伐会导致降水减少,从而导致植被进一步流失
D.森林砍伐导致径流中营养物质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富营养化
6 . 为践行“长江大保护”,保护长江宜昌段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宜昌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库岸综合整治等三大工程,认真落实“十年禁渔”等相关保护计划。如今,长江宜昌段天更蓝水更绿,许久未见的江豚也频繁“露脸”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建立动植物繁育基地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措施
C.“长江大保护”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提高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D.“多吃蔬菜少吃肉”不仅有益健康,还可以增加个人的生态足迹
7 . 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的江豚濒临灭绝、刀鱼等数量锐减。2023年10月,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禁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江豚、刀鱼等的经济效益
B.禁渔后该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稳态
C.禁渔后长江流域的江豚种群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
D.禁渔可对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
8 . 垃圾分类有利于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如图为分类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流程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压榨出的油水混合物可再加工,生产出多种产品
B.添加的木屑有利于堆肥体通气,还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的碳源
C.X中需要添加合适的菌种,才能产生沼气
D.为保证堆肥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不宜对堆肥体进行翻动
9 .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寄生和竞争等实现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0 . 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数量减少到维持种群繁衍所需的最小值以下时,灭绝几乎是笃定的结局,这种状态称为物种的功能性灭绝。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的生物,通过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使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如朱鹦、大熊猫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功能性灭绝的朱鹦种群已丧失其生态功能,不具有间接价值
B.处于功能性灭绝的大熊猫种群内信息传递成本增大,自然繁殖成功率低
C.保护朱鹦栖息地、建设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属于不同的保护措施
D.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及人类猎杀是生物出现功能性灭绝的主要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