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题型11 垃圾分类-冲刺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押题专项训练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26 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与探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学热点聚焦、分子与细胞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圆褐固氮菌可独立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且能够分泌生长素。巨大芽孢杆菌可将有机磷降解为可溶性磷。二者组合可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种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比例的探究实验,得出如图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处理该厨余垃圾,两种菌种的接种比例为1:1降解垃圾效果最佳
B.两种菌种的组合菌剂还可制成微生物肥料施用到土壤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氮源
D.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量所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
2. 圆褐固氮菌可独立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且能够分泌生长素。巨大芽孢杆菌可将有机磷降解为可溶性磷。二者组合可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种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比例的探究实验,得出如图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氮源
B.统计活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处理该厨余垃圾,两种菌种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2
D.两种菌种的组合菌剂还可制成微生物肥料施用到土壤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保护水源地,让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推动信息公开,确保不在水源地附近农田使用任何农药
B.开展公众教育,制止未经评估的随意放生行为
C.进行公益宣传和法律监督,减少生活和工业垃圾排入水源地
D.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提高该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 在探究通气方式对餐厨垃圾分解转化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将添加了高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通气方式进行堆肥形成腐殖质, 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通气方式

达到50℃所需时间(h)

最高温度(℃)

高温持续时间(天)

间歇通气

42

68.6

7

连续通气

38

65.1

5

A.腐殖质是微生物利用餐厨垃圾的营养物质产生的代谢物
B.连续通气组的堆肥体中微生物也可进行厌氧发酵
C.间歇通气组在停气期间会影响好氧菌的生长繁殖
D.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的产热速率, 连续通气组>间歇通气组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5. “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B.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措施将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减少碳排放
D.“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不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
6. “无废城市”是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方式。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下图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化利用模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设“无废城市”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垃圾堆肥的微生物多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C.肥料产品中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D.“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7.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的是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本实验的培养基进行灭菌
B.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再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C.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用于分离微生物,也可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D.菌落②比菌落①产生的透明圈直径大,主要原因是菌落②中的细菌数更多
8. 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某地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机废弃物发酵得到的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
B.“无废化生态社区”遵循循环、整体等生态工程原理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垃圾处理途径②③优于④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能提高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9.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分解厨余垃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皿、培养基和操作者双手等进行灭菌处理
B.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微生物时,各划线区域的线是不相接的
C.用涂布分离法分离微生物时,欲将1ml样品稀释10倍,应加入9ml无菌水
D.若要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以使用液体培养基
10.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垃圾的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培养皿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灭菌
B.卫生纸类垃圾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欲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利用酚红指示剂,若存在分解尿素的细菌,则指示剂变黑
D.培养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
11.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地方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等)、不可回收垃圾(果皮、残渣、骨头等)和有害垃圾(电池、化工品、化妆品等)三类,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增大生态足迹
B.对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
D.该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
12.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齐物论》,现喻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应和谐相处。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周末返校时搭乘公交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对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是建立动物园、繁育中心
C.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D.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3.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产生的 CH4、CO2等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 CH4的全球增温潜能是 CO2的 27 倍。卫生填埋和焚烧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下图为 2010 —2020 年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单元全球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标准化为 CO2当量)排放趋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填埋场的土壤仍可利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B.收集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用于发电或供热,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增大生态足迹
D.垃圾焚烧主要产生 CO2,提高生活垃圾焚烧比例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4.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叫作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越大
B.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小
C.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垃圾分类等可减小生态足迹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15. 焚烧和填埋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垃圾采取不同方式的回收利用,下图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相关方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B.进行过程①、②、③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
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6.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家提出了“太空人式经济”,即人类的一切物质都要靠完善的循环得到满足,形成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下列做法不利于建设“太空人式经济”的是(  )
A.大力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建设完整的垃圾回收体系
B.研发生产更加耐用的产品,减少因产品损耗产生的浪费
C.大力深入发掘自然资源,尽可能利用地球资源发展经济
D.努力减少并修复人类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7. 生态足迹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生态经济学指标,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判断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步行、多食用蔬菜等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生态足迹
C.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等都会增大生态足迹
D.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2023-12-12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琼中中学)等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全真模拟卷(四)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