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我国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获得通过,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有力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在维持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能均得到了提高
B.建立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C.在非生物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首先应增加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
D.保护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禁渔计划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维持生态稳定
B.野生远东豹曾因被猎杀而导致数量骤减,直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种群多样性
C.建立种子库、基因资源库属于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3 .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的高山竹林中,喜食冷箭竹,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区域内,所有的冷箭竹构成一个种群
B.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C.一定区域内,大熊猫、冷箭竹和其他动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体外受精等现代生物技术是对大熊猫等濒危动物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生态工程设计为理念,采取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B.建立动物救助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采取的系列举措可以有效降低参会者的生态足迹
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5 . 生境碎片化会导致大种群分割成许多小种群,这些小种群由于缺少遗传多样性而容易绝灭。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碎片化生境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A.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易地繁殖后放归
C.把碎片化区域通过廊道连接起来,促进基因交流
D.整体迁移碎片化生境中的生物
2024-06-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
6 . 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成直径小于5mm 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且较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的微塑料会随着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而发生迁移,且会对土壤中的多种生物造成毒害,过程如图所示。调查发现,水鸟体内微塑料的浓度远高于鱼体内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塑料吸附在植物根部可能会抑制根系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B.微塑料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C.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有利于降低微塑料污染
D.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且难排出,会沿食物链传递而富集
7 .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C.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2024-06-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列有关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阻止了基因交流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2024-06-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同步月考(四)生物试题
9 .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对长江江豚成功实施迁地保护,并利用水下生态声学记录仪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存在合作捕食的行为,长江江豚还会采用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来寻找更多的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不属于原始合作
B.性别比例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
C.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给同伴传递行为信息
D.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
2024-06-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生物试题
10 .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由五个互不连通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2023年该地区15头野生亚洲象“离家出走”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栖息地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
D.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