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动能定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为了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托盘和细绳,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的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下图中的纸带,纸带上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的相邻计数点。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和小车动能的变化,补填表格中最后一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4位)

0.0432

0.0572

0.0734

0.0915

_____

0.0430

0.0570

0.0734

0.0907

_____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B.实验时应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C.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可以画图像进行数据分析,若图线是过原点倾斜的直线,即可以得出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021-12-0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考试物理试题
2 .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木板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做___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2)平衡摩擦力时,小车___________(填“要”或“不要”)挂纸带;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___________(填“长度”或“条数”)改变合力做功的值。
(3)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由静止释放。把第一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v的关系描述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____
A.       B. C. D.
2021-10-22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物理试题
12-13高一·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3 .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P′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选填序号)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x2的测量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020-06-06更新 | 817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