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由它产生的电场
B.法拉第发现了“电生磁”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C.若一长为L、电流为I的电流元在某处受到的磁场力为F,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必为
D.静电屏蔽的本质原因是金属壳外电荷产生的电场无法进入壳内,使得金属壳内电场强度为零
2024-03-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 .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科学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B.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2023-07-19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发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安培B.赫兹C.法拉第D.麦克斯韦
4 .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电池低容量和手机高耗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间接解决了智能手机电池不耐用的问题。如图所示,当充电基座上的送电线圈通入正弦式交变电流后,就会在邻近的受电线圈中感应出电流,最终实现为手机电池充电。电磁感应的首次发现者为(  )

A.爱因斯坦B.法拉第C.洛伦兹D.密立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物理学史上,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B.爱因斯坦C.法拉第D.安培
2021-10-25更新 | 53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物理试题
6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用于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B.C.D.
2021-08-24更新 | 1301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7 . 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技术已较为成熟,充电原理如图。充电板接交流电源,板内的送电线圈可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产生交变电流,再经整流电路转变成直流电后对手机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外壳用金属材料制作能够加快充电速度,降低能耗
B.受电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C.如果图示方向的磁场在变强,受电线圈中点的电势高于点的电势
D.在送电线圈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送电线圈匝数可以提高受电线圈的电压
8 . 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2019-01-30更新 | 1961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奥斯特
C.麦克斯韦D.安培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把“磁生电”的原因归为5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
B.导体放入电场中后,发生静电感应,最后达到静电平衡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且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C.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D.磁电式电表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是电磁感应的原理
2017-10-03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5月理综物理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