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查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为了研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瓶的塞子上插入一根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细玻璃管,瓶内有一定质量的水和空气。由于内外压强差,细玻璃管内水面与瓶内有一定的高度差。该小组成员在某栋17层高的楼内进行实验,每层楼的高度均为,一楼地板与地面平齐。实验时,他们先将装置放在一楼地板上,水柱稳定后记录细玻璃管内水面与瓶内水面间的高度差,然后在不同的楼层重复上述操作,记录多组高度差的值。下表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不计水面升降引起的瓶内空气体积和温度的变化,不考虑毛细现象,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13.6倍)。
   
楼层147101316
214.1227.7241.5255.1268.5282.0
①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高度每升高,大气压强约减小_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②通过数据分析该小组成员选择瓶内装水而不装水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③小组成员想用此装置来测量某座山的高度,他们先将此装置放在温度为27℃、大气压强为的山脚下A处,测得瓶内水面间的高度差。然后将装置移到山顶的处,待稳定后发现高度差变为,已知该山山顶比山脚的温度低6℃,则处到A处的竖直高度差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023-05-24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阶段性检测《热学》-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如图为“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强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臂插入烧瓶中,B臂与玻璃管C下部用橡胶管连接,C管开口向上,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水银封闭于烧瓶内。开始时,B、C内的水银面等高。

(1)此实验中研究对象气体是______(填①烧瓶中气体、②烧瓶和AB管中的气体或者③BC下面软管中的气体)若气体温度升高,为使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应将C管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B内的水银面回到原位置;
(2)实验中使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多次改变气体温度,用Δt表示气体升高的摄氏温度,用P表示烧瓶内气体压强。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是________
A. B.
C. D.
(3)同学还想用此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在保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寻找体积和压强满足一定的关系,现在不知道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但大气压强可视为不变。也无法直接测出气体的体积和B管的内径,但该同学通过分析还是可以验证玻意耳定律。
①保证温度不变的方法是(        )(填①保持实验环境温度不变、②移动C管要迅速、③测量数据要快)
②初始时,B,C管中水银面等高,然后向上移动C管,测量B管中水银面比初始状态水银面上升了h,此时,BC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在h都很小的情况下(即=0),只要h满足(        )关系就可以验证玻意耳定律。
A. B.
C. D.
3 . 在“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图(a)中______为压强传感器。(选填“A”或“B”)
(2)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无需测量被封闭气体的体积
B、密封气体的试管大部分在水面之上
C、每次加入热水后,用温度传感器搅拌使水温均匀
D、每次加入热水后,立即读数
(3)甲同学测得多组压强与摄氏温度的数据,并在p-t坐标系中作图,获得下图所示的图像。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温度被开尔文称为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

(4)乙同学记录下了初始时封闭气体压强 p0和摄氏温度 t0,随后逐渐加热水升高温度,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结果与初始值的差值Δp 和Δt。在实验中压强传感器软管突然脱落,他立即重新接上后继续实验,其余操作无误。则 Δpt 的关系图可能是(        )

A、       B、       

C、       D、

2022-04-25更新 | 147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温度:A是容积较大的玻璃泡,A中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B是一根与A连接的均匀细玻璃管(玻璃管的容积远小于A的容积),管的下端插入水银槽。当外界大气压,环境温度℃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在管壁外侧与水银面等高的位置标出对应的温度,然后依次标出其他温度刻线。

(1)此测温装置中,h越大,相应的温度读数越______(选填“高”或“低”);温度刻线是______分布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水银柱高度处的温度刻度值应为______℃。
(3)若外界大气压强变为,读出温度为t℃,则实际温度应修正为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一端通过橡皮塞与一个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入水槽,并使管内吸入一段水柱。这就是一支伽利略验温器(如图)。一位同学认为,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粗略地验证查理定律。
你认为上述看法是否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如认为合理,请提出实验方案。
2021-10-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沪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2章 2.3 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6 .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大气压强。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臂插入密封的烧瓶,B臂与玻璃管C下部用橡胶管连接,C管开口向上,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水银封闭于烧瓶内。开始时,B、C管内的水银面等高,在B管上标记好此时水银面的位置K。

(1)对烧瓶加热,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为使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应将C管_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___________
(2)实验中保持气体体积不变,不断加热烧瓶内的气体,记录气体的摄氏温度t和C管内的水银面高出B管内的高度h。做出h-t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得出开始时的温度T0=___________K,大气压强p0=___________cm Hg(大气压强保留1位小数)。
7 . 为了测某种安全阀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操作步骤如下:
(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
(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
(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
(D)将一定量的空气密闭在容器内,盖紧容器盖,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只需填步骤前的字母);
(2)测得大气压强为1.0×105Pa,温度t1=27t2=87,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_________Pa。
8 . 有人用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和温度计来测量山顶处的大气压强,其实验步骤如下:
(a)在山脚下,用一段水柱在玻璃管内封住一段空气,管口向上竖直放置,量出此时的空气柱长度和水柱高度,如图所示.
(b)记录山脚下的大气压强,并测出山脚下的温度
(c)将玻璃管移到山顶处,仍将管口向上竖直放置,调节水柱的高度(用吸管),使空气柱的长度仍为不变,测出此时水柱高
(1)说明上述测量中漏掉的步骤,并列出山顶处大气压强的计算表达式(水的密度为);
(2)已知在地面附近每上升1000m,大气压强减小量为,请由上述测量结果,列出估算山顶与山脚的竖直高度差的公式;
(3)请你分析一下上述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需一个)
9 . 为了测试某种安全阀在外界环境为一个大气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测试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
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
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
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
d.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
e.盖紧装有安全阀的容器盖,将一定量空气密闭在容器内.
(1)将每一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______
(2)若测得的温度分别为t1=27 ℃,t2=87 ℃,已知大气压强为1.0×105 Pa,则测试结果是: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________
2010·上海虹口·二模
实验题 | 适中(0.65) |
10 .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在试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将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压敏元件和热敏元件伸入到试管内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实验中,他们把试管浸在烧杯的冷水中,通过在烧杯中逐次加入热水来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温度,每次加入热水后就立即记录一次压强和温度的数值,最后得到一组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数值.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取了正确的操作后,他们针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记录了相关数据,计算机绘出的p-t图像分别如图(b)中的1、2、3所示,其中p1为已知量,则图线1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图(c)中可能符合上述气体变化过程的图线是( )
A.B. C. D.
2016-12-07更新 | 10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