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浸润和不浸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图为一滴水滴在某一次性防护口罩内侧的照片,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片中的口罩一定为不合格产品B.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密集
C.照片中附着层内分子比水滴的内部稀疏D.水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
2022-05-28更新 | 125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2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洒落在玻璃表面的小水银滴呈球形——浸润现象
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
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B.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单晶体
C.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可能降低
D.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022-05-22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4 .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其中有一个实验是王亚平在太空拧毛巾,拧出的水形成一层水膜,附着在手上,像手套一样,晃动也不会掉。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间站水滴不受重力
B.水和手发生浸润现象,且重力影响很小
C.水和手发生不浸润现象,且重力影响很小
D.在空间站中水的表面张力变大,使得水“粘”在手上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B.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浸润现象中附着层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
D.在空间站完全失重的环境下,水滴能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两根不同材质的细管甲、乙插入水中,管内形成的水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内径变小,乙管中水面会变低
B.甲管的材质更适合用来制作防水材料
C.甲管中表面层内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乙管中表面层内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022-05-16更新 | 10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7 . 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一个气泡从恒温水槽内缓慢向上浮起时从水中放出热量
B.水黾可以停留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表面张力
C.水对玻璃浸润的原因是附着层内分子间的距离比内部小
D.物体温度升高则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大
2022-05-10更新 | 5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8 . 2022年3月23日,天宫号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又给全国的观众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天宫授课,其中宇航员们做了一个“液桥”实验。将水分别挤在两块透明板上,水球状似倒扣着的碗,如图甲所示。将两板慢慢靠近,两个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桥形成,一座中间细、两头粗的“桥”将两块板相连,如图乙所示;再将两板拉远,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空间站中的失重环境
B.液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C.图甲可以推断水和透明板是不浸润的
D.液体的表面张力在表面层的切面内各个方向都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挤毛巾”和“液桥”都是国际空间站展示的有趣实验。宇航员先将干毛巾一端沾水后能使得整个毛巾完全浸湿,然后再用双手试图拧干,只见毛巾被挤出的水像一层果冻一样紧紧地吸附在毛巾的外表面,宇航员的手也粘有一层厚厚的水。2022年3月23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将湿毛巾能“拧干”是因为水不能浸润毛巾
B.干毛巾沾水变得完全浸湿是毛细现象
C.水对宇航员的手和液桥板都是浸润的
D.“液桥”实验装置脱手后两液桥板最终合在一起,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