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选摘自《乡土中国》,费孝通)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选摘自《光明日报》,20120115日)

材料三:

“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

(选摘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1216日)

材料四: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骥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选摘自新华网,20171220日)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
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
B.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它地区保留完好。
C.“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先民的哲学很符合生命最优解。
D.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4.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你就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打破困境,实现乡村振兴。
2024-04-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崖当道者B.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C.明天南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024-04-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读书(节选)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12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4.文末划线句子“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2024-04-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B卷综合能力提升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4 .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例:是韩,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师说》)D.句读之不知(《师说》)
2024-04-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C.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声音低沉
D.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2024-04-2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又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的劳动场景。
(3)杨万里《插秧歌》以农夫插秧顾不上休息来表现插秧季节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6)《插秧歌》中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插秧艰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2 插秧歌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
2024-04-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2 红烛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上联。(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取材于韩愈《师说》)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 师说课后作业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中描写女子从茎上采摘芣苢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芣苢》中真实地再现了劳动的过程,其中写女子从茎上成把地采摘车前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芣苢》中体现妇女缓慢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体现妇女快速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5)《芣苢》中,写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2024-04-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1 芣苢课后作业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中“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2024-04-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1 短歌行课后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