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北关阳沟大队。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槺,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碴儿上,就像放在刀刃上!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背上溃烂的皮肉结成了干痂,变成了一种深度的疼痛;而不像开始时那般尖锐。手上的肉皮磨薄后又开始厚起来,和石头接触也没有了那种刀割般的疼痛感。身架被强度的劳累弄得松松垮垮——这样就可以较为舒展地承受一般的压力……

铜城,大牙湾煤矿。

安检员从岩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

接连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人已经不能直立了。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欲坠。

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

这里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和攉煤工正在挣命般地操作。

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四肢着地爬过铁柱横立的掌子面。许多人丢盔撂甲。

在正式下井之前,全矿招收的新工人中跑了二十多人。少平宿里也跑了一个。

每当一茬炮放完,就要赶紧挂茬支棚。只有将破碎的空棚架好,安全才有了保障。攉煤工这才操起大铁锨,把炸下来的煤往溜子上推……一班三茬炮,每茬炮过后,都要进行这样一番拼命,一天的时光就在这样紧张而繁重的劳动中缓慢地流过。

这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雪花在纷纷扬扬飘飞着。昨夜十二点下井时,天空还是一片乌蓝,想不到现在竟成了这样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

今天,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要第一次领工资了。只有他和另外两个新工人在一月中上了满班,月工资能领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笔钱哪!

前画有两个新工人,一个领了十八元,一个领了二十元。蹲在旁边的雷区长对他们说:不好好下井,裤衩都要卖得吃了!甭看矿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钻得多了钱就多,不上工,就是你爸当矿长,也是这两个钱!

那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悄悄退出了人群……

一晃眼,孙少平已经来这里半年了。半年来,他几乎不误一天工,月月都上满班。

钱对他是极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养她上大学。除过这些,他得为自己也搞点建设,买点他所喜爱的书报杂志。另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只是要给故乡一个证明:证明他孙少平决不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他要独立完成这件事,而不准备让哥哥出钱——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

正因为这样,他才舍不得误一天工;他才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又发工资了,少平揣着一摞硬铮铮的票子回到宿舍。宿舍里除过他,现在只留五个人。另外四个人,三个偷跑回家被矿上除了名,一个走后门调回了本县。宿舍零乱不堪。窗台上乱扔着大伙的牙具、茶杯和没有洗刷的碗筷。窑中间拉一根铁丝,七八乱搭着一些发出臭味的脏衣服。床底下塞着鞋袜和一些空酒瓶子。

少平已经有一床全宿舍最漂亮的铺盖,他还买了一顶蚊帐,几月前就撑起来——现在没有蚊子,他只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天地,以便躺进去不受干扰地看书。看见其他人都在床上躺着。他知道,大家情绪不好,每个人都没领到几个钱。

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洞里互为映照。

他刚躺下不久,就听见前边一个说:孙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只箱子?

这时,另外一个同样吃不开的人,指了指他胳膊腕上的手表,问:这块表你要不要?

而同屋的另外几个人,也分别问他买不买他们的某件东西——几乎都是各自最值钱的家当。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少平计划要买的。现在这些人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需要解决起码的吃饭问题。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渡难关哩!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其中的两三个人便开始上班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孙少平黄原城打工,从打石场往半山坡背石头,经受了牛马一般的苦役,实现了他从农民到打工人的第一次身份转换。
B.小说写孙少平井下十多个小时紧张而繁重劳作之后的心情愉快,是因为他上井看到了纷纷扬扬、晶莹洁白的雪花世界。
C.小说写孙少平买了舍友用很便宜价格出售的最值钱家当时,既不忍心又想帮助他们的复杂情绪,表现了他的心地善良。
D.小说写到领工资时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退出人群、领工资后两三个工人“开始上班”,都表现了“如何对待劳动”的人生课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其他工人的“狼狈不堪”、“丢盔撂甲”、逃离矿井或消极怠工,来反衬孙少平务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
B.小说写矿工宿舍“零乱不堪”的环境,与少平用蚊帐隔离开的“最漂亮的铺盖”形成对比,凸显少平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多角度展现孙少平心路历程,讴歌了平凡世界里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
D.小说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呈现了生活本真的粗粝与苦难,使人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有人评价《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精神的深刻史诗”。根据选文情节,简要概括孙少平身上彰显的“中国精神”。
4.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谈谈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