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诗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B.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是否能够调换顺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文,完成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三章,均从“岂曰无衣”起笔,一唱三叹,在反复咏唱中增强了战前动员的感召力。
B.诗歌在内容上层层推进,从“同仇”敌忾,到“偕作”行动,最后“偕行”,共赴疆场。
C.“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写出战士出征前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火热场面。
D.本诗表现出秦地刚健爽朗的风格,语言古朴雅丽,不加修饰,感情明朗热烈,真挚动人。
2.朱熹认为,《无衣》体现了秦人“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2023-02-25更新 | 4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采用了问答和复沓的艺术形式,唱响了雄浑的远古战歌。
B.第二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运用多种意象刻画了战场的荒凉。
C.第二首颈联写幽并客共赴沙场建功立业,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
D.同样是反映战争,两首诗分别呈现出矫健爽朗和肃杀苍凉的风格。
2.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