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现当代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流年似水

聂鑫森

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一些人出生了、长大了,一些人衰老了、辞世了,后浪推前浪。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

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他如今步入花甲之境,兀地可以被人称为“爷”了。

“度爷,忙完公事了?”

“忙完了,忙完了。”

“度爷,可以和夫人双飞双栖了。”

“是啊,是啊。”

街坊邻居看见度若飞,都说就像看见当年的老度爷;瘦瘦高高,一头黑里夹白的乱发,鼻梁上架着副近视眼镜。

度若飞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难道是突然老的?”

“是这些年难得见到你度爷的真容。”

“抱歉,抱歉。”

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连谈情说爱的过程都简省。当度若飞和教中学语文的计小耕经人牵线认识,彼此有好印象,就赶快进了洞房。

流年巷在城南,度若飞供职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却在城北,坐公交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度若飞向单位要了间单人宿舍,即便有时回流年巷,也是夜归晓出,度家小院倒成了他的驿站。

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子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苦了你一个人!”

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像坐专为老人设立的旅游慢速列车吗?连小站都会停下来!”

“对。”

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枕,有杂音。”

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

“我怕上班迟到。”

“你已经退休了,还上什么班?”

……

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下来等候。

散完步,两人再去公园边的农贸市场买菜,妻子一个摊位仔细看,然后耐心地和摊主砍价。度若飞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说:“就这个价吧,耽误了多少时间!”

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

“钟表吗,还是手机?我们都有。”

计小耕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

“那物件只博物馆有。”

“你是高级技工,可以仿制。读大学时不是听老师细说过‘铜壶滴漏’的构造和原理嘛,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

在钟表还没有面世之前,古人晴天用圭表(又称日晷),测日影以计算时辰;阴雨天和夜晚则用“铜壶滴漏”,壶中盛满了水,逐渐从壶底的小管往外滴落。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钳工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白铁薄板、水笼头、铁管、铜管……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洗罢澡,吃罢晚饭,他对妻子说:“今晚有怀旧电影《庐山恋》,我们去好好欣赏。”妻子微微一笑,说:“好”。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钢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

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

“我也是这样想的。”

在“钢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从妻子给他找好的各种文学范本中,先挑出一本细读。他读到王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

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

“夫人可以上街摆摊看相了。”

叮咚——叮咚,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爸,是我,我刚回宿舍。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计小耕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叮咚——叮咚——

“钢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地名和人名有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无论是“流水巷”还是“度若飞”,都暗含作者对时间的微妙态度和复杂情感。
B.文中写主人公“如今步入花甲之境”,“花甲”即六十岁;“圭表”即“日晷”是古人夜晚和阴雨天的计时工具。
C.在主人公看来,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这是因为他忙于工作,疏忽了儿子的成长。
D.度若飞主动提议和妻子去看电影《庐山恋》,说明他借着养花种草读诗词,终于被磨慢了性子,学会静下心享受生活。
E.小说善用伏笔,例如前面交代妻子“教中学语文”就是妻子推荐度若飞读王沂孙的《锁窗寒》以及他问妻子问题的伏笔。
2.主人公度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说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铜壶滴漏”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5.妻子赞美度若飞“不愧是大匠神工”,具有这种“工匠精神”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有专心如一的热爱,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有臻于至善的追求,有脚踏实地的钻研,还有物我两忘的境界……请你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结合他的某一特点说说其对你人生的启示。(不超过100字)
2023-05-23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密运

王继峰

1930年夏天,汕头的太阳格外毒辣。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仿佛大地山川的粗重呼吸。蝉有气无力,叫得快要虚脱了。

山路上出现一个青年男子。他穿着袄子,手提葫芦,行走艰难,气喘吁吁,汗水像山泉一样汩汩流淌。突然,他一阵摇晃。只见他闭起双眼,紧皱眉头,双手不住按压人中,揉搓太阳穴,似乎中暑了。他从破烂的袄子里抓出一撮金银花,扔到嘴里细细咀嚼,接着对着葫芦一阵猛喝。然后坐在树荫下,解开袄子大口大口喘气。

休息了许久,他在葫芦里灌满山泉,继续赶路。他走得很慢,频繁喝水,不时擦拭身上涌出的汗。走了两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渡口,几个荷枪实弹的白军正在逐个检查上船的百姓。他突然精神振奋,嘻笑着,蹦跳着挤过去,前面排队的人立即闻到一阵浓臭。白军很快注意到这个行为异常的男人。

什么人?去哪里?干嘛穿这么厚?一个刀疤脸的白军用枪指着男子。

行亲戚,去香港,梅县人我。男子一口浓重的客家口音,语无伦次。他嘴角流出口水,全身还不住打寒颤。

刀疤白军生气地看着这个疯癫男子:问你干嘛穿这么厚,你听到没有?

打摆子(疟疾),作孽(可怜)啊!男子全身抖得更厉害了。

过来!搜身!刀疤白军表情凶狠。

好好好,全身随你摸!男子表情猥琐,举止疯癫,双手舞动着迎过去,像笨鸟扇着翅膀跳跃一样可笑。一阵阵馊味越发强烈,空气中都是烈日烘烤下的浓重酸臭。周围的人全都捂住鼻子,刀疤白军大骂:癫佬(疯子),再乱动毙了你!

不要,不要!老婆都有讨到,不敢杀我!男子满脸恐惧,急忙高举双手,抖索着站直。

癫佬还想讨老婆!刀疤白军嘴上嘲讽着,双手从男子的胳肢窝往下搜。

男子咧嘴傻笑,很得意:我去香港就系讨老婆的!嘴一咧口水流得更多了,在场的人立即发出一阵哄笑。男子高举的双手不由自主往下垂,他急忙用双手捂住嘴巴,脸未遮住的部分露出尴尬的笑。这个疯子还有羞耻心,怕别人看到口水。大家看到他的丑态,笑声更大了。

男子全身脏臭,袄子摸起来很湿润,似乎随手一抬就会流出咸酸的臭水。刀疤白军和男子靠得很近,臭味很呛鼻。他皱着眉头,屏住呼吸为男子搜身,表情无比嫌恶,像摸狗屎一样恶心。旁边的白军很不耐烦:赶紧让癫佬走,太臭了!

癫佬快去讨你的老婆!刀疤白军没搜出异常,便往男子的屁股上一踢,然后吐了一口口水到掌心,双手用力擦了几下。

感谢!长官!有闲(有空)到梅县来,老鸡嬷(老母鸡)杀两只你食。男子摸着屁股,哈着腰,涎着脸,表情谄媚,边说边跳跃着向船上倒退。臭气随着他的行动四处扩散,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在推波助澜,行人纷纷避让。

滚远一点!刀疤白军骂了一句,头也不回,继续搜查行人。

男子买了票,屁颠屁颠上船。浓臭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走到哪就烧到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不要他同坐,他只好一个人坐在船角。突然,他梧住袄子,全身哆嗦,额头流着大汗,嘴里却连连说:好冷!好冷!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神经病,没人理他。

船到香港,旅客纷涌而下,男子一个人慢吞吞地跟着。等大家都走远,他迅速往小路走,越走越偏僻。走了许久,他的身子开始晃动,表情痛苦,双手不住揉搓人中和太阳穴。烈日越发毒辣,似乎每一缕光芒都足够把他点燃。他往嘴里塞了一大把金银花,然后把葫芦里的水往头上浇,强撑着继续走。

荒野出现一座破烂的土房子,他痛苦扭曲的脸上露出喜色,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好不容易到了门口,他弓着腰,一只手抵住门,让自己不会倒下,另一只手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门。还没敲完,他就咕咚一声倒在地上。

主人闻声开门,只见一个男子昏迷在地,穿着棉袄,全身滚烫,脸颊赤红。主人判断他是中暑了,赶紧关起门,把他移到密室,先给他喂药,再解开衣服散热。主人脱下袄子,见里面还穿着一件内衣,双臂鼓鼓胀胀。把内衣脱下,双臂缠着一层层纱布。解开纱布,一颗颗大洋纷纷掉落。主人很惊奇,等他把全部纱布解开后,惊奇更甚了。双臂还有一层大洋没掉落,犹如巨型白鱼身上闪光的鳞片,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原来大洋缠得太久,最里面的一层已经深嵌肉里。

主人看得胆战心惊,愣了好久才找出镊子,把大洋一块块夹下。夹了几个,他不敢再夹了。因为有些银元已经和血肉结在一起,一夹会把疮痂撕烂,鲜血直涌。

主人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男子。过了一个时辰,男子悠悠醒来。男子看着双臂残留的大洋,笑着说:你想留给我做辛苦费吗?他双手交互着乱抠,银元纷纷落地,宛如珠玉敲击金盘,声音悦耳。双臂的鲜血混杂一块块撕裂的疮痂,恰似一朵朵红黑相间的玫瑰在怒放。

卢伟良,这是怎么回事?主人瞪大眼,指着满地闪亮的大洋。

男子叫卢伟良,广东梅县人,是大埔县青溪秘密交通站的站长。主人是香港秘密交通站的接头员。

原来,闽粤边界的红色政权在打倒土豪劣绅的过程中收缴大量财物,闽西特委决定拿出一批大洋支持上海的革命。经过慎重考虑,特委选定卢伟良,让他护送这笔巨款到香港,再由香港秘密交通站送到上海。闽西到香港的路途大都是白区,关卡重重。卢伟良用纱布把大洋紧缠在双臂上,外面再穿上内衣和袄子。天气酷热,他穿得严实,又不洗澡,没几天身上就酸臭难闻。经过关卡时,他装疯卖傻,先挥动袄子,让臭气更熏人,然后把手举得老高。白军忍着臭味,草草搜一遍腰腿就放他走,谁也想不到这个疯子竟然身携巨款。大洋很重,他举起双手时,很快就支撑不住,便假装流口水,顺势把双手放下捂住嘴巴。他穿着袄子在炎热中翻山越岭,负重前行,艰辛可想而知。在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中,他中暑好几次,差点要倒在路上。

接头员听完前因后果,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卢伟良。只见他虽然精神虚弱,每只手臂都有十几处在冒血,但说得神采飞扬。接头员竖起大拇指,说了句粤语:好犀利!

卢伟良跳下床,激动地说:终于可以好好洗澡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笔下的青年男子,在夏天穿着袄子出现在了山路上,快要中暑了也没有把袄子脱掉,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描写男子在关卡遭遇白军检查的时候,不断发抖,举止疯癫,全身散发酸臭的气味,这些丑态丰富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男子带病完成密运任务的赞美。
C.刀疤白军和土房主人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作者对他们的描写不吝笔墨,其形象一反一正,对表现小说的主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文中的金银花、葫芦、大洋等物多次出现,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串起了密运的整个过程,衬托出了主人公的顽强品质。
E.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引人入胜,叙述语言准确生动,人物语言真实而富有特色,展示了那个时代感人的英雄精神。
2.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为了完成“密运”的任务,卢伟良都做了哪些努力?
4.结合内容分析,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5.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有损卢伟良的形象,你的观点呢?是否要把最后一段删去?请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捧角

聂鑫森

风云票社聚集的是一群京剧票友,选捧的是京剧团的谭派老生宫商羽,只要有官商羽的戏码,票友们就会互相吆喝着买票进场,然后是一个接一个地叫得声嘶力竭,有人讥讽风云票社是疯子票社。社长雷宏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才相配。

雷宏生是个码头工人,自小就爱看京剧,尤爱看谭派戏。宫商羽的爹是谭派名老生,儿子也是,雷宏生觉得宫商羽有很多地方胜过了他爹,比如《四郎探母》中出关一折,饰杨四郎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他爹唱时拉一长腔,宫商羽改唱成急促的短腔。有人问:雷爷,好在哪里?雷宏生说:此时四郎探母心切,行色匆匆,唱长腔就显得悠闲,不合情理。”“雷爷,你是真懂戏!

岁月如流,雷宏生年届古稀了,宫商羽从十八岁唱红,已是花甲之人,便向剧团递交了退休申请报告,雷宏生听说后,立马领着几个人去拜访宫商羽,苦苦劝阻。

宫老板,你功夫扎实,还可以唱个八年十年的,你不能冷了戏迷的心。

雷爷,我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呵护。我自感年岁不饶人,嗓子有时就吃力,只是你们看不出,《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我唱‘叫小番’的嘎调要翻上去就不容易了,心里犯怯。

宫老板,你放心唱,我们在台下观场哩,武捧和文捧都不弱。我想,剧团领导也不会让你退休,那会影响票房收入的!

宫商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初夏时节,古城忽然沸腾起来。从北京和沈阳邀请来两个京剧团,加上本地的这个京剧团,在雨湖大剧院轮番演出谭派老生戏。北京、沈阳的谭派老生都只五十岁上下,中央电视台多次现场直播他们的演出,论辈分,宫商羽是师兄,出名比他们早。三个老生聚在一块,颇有点打擂的味道,先由三方拟定谭派名剧的戏码,各书于小纸条上,捏成小团子,摸到什么戏码就演出什么戏码。

宫商羽摸到的纸团子上,写的是《四郎探母》,而且是第一场演出。

雷宏生欣喜欲狂。《四郎探母》宫商羽几年不唱了,他们要好好过一回戏瘾!对于捧角,雷宏生胸有成竹。动员本社成员多买票,要分坐几个区域的位子,每个区域集中坐十几二十个人;在关键处叫,不是瞎叫乱喊,声音要齐整要有韵味,这叫武捧。他特意交代,叫小番嘎调往上翻时,在字出口时就要齐声喊,声音要洪亮,要连续不断。至于文捧,票社中有多个笔杆子,商老板演出前一天,先写文章发到微信群,介绍他的粉墨春秋,有什么绝活,得过什么奖,还要配上照片;当晚演出结束,马上写观后感的文章和诗词发微信群,趁热打铁,让舆论先声夺人。

雷宏生特意打电话给宫商羽:宫老板,你就铆足劲登台吧,全城的戏迷们会为你摇旗呐喊,你尽可放心!

这一晚的《四郎探母》,果然光彩照人,主角宫商羽如明月当空,光华四射;配角表现不俗,如群星拱月,相映生辉。风云票社的票友们,分坐于各个区域,叫声此起彼伏,如波涛相逐,惊天动地。

当饰杨四郎的宫商羽在坐宫一折中唱道: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扭转头来叫小番……在字刚出口时,坐在正中头排的雷宏生便放开喉咙大喊一声好—哇唔!这是他与大家预约的信号,于是剧院各个区域也跟着叫起来,原来字后的字,要笔直地喷射上去升至高位,称之为立音,但在一片叫声中,谁还听得出来?更何况雷宏生的叫,是最正宗的,字带腔儿,字头。字腹、字尾一处都不缺,好—哇唔,提的是一口丹田气,韵味足,懂行的观众又为他的叫而叫,这场面真是八面威风!

后两天的戏码,是北京和沈阳的两位老生,分别主演《失空斩》和《李陵碑》,到底是名角,都各有高招,让戏迷们得到了最大的愉悦。

第二轮演出时,宫商羽忽然病了,由他的学生、三十岁的谭派老生毕敬宫替代他出演《定军山》中的黄忠。雷宏生有些遗憾,但带领风云票社的老少爷们,视同宫商羽登台献艺,武捧和文捧照样做得严丝合缝,毕敬宫到底是出自名师门下,扮相俊雅,唱、念、做、打,颇有乃师风范,是个有出息的角儿。

为期一个月的谭派戏集中展演,在戏迷的狂欢声中落下了帷幕。

宫商羽写了一封致谢信,发在风云票社的微信群里。他说:第一晚演 《四郎探母》,唱叫小番的那个字,其实没有唱上去,是年纪大了嗓子不争气。你们用叫声为我遮掩过去,旁人不知,我却有自知之明。故向剧团领导力荐小毕代替我出演黄忠及以后的戏码,他应该做到了不负众望,谢谢诸位多年来对我的抬爱!我已下定决心退休,但仍会去做培养青年演员和普及京剧的工作。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满怀爱心地呵护毕敬宫这一辈青年演员!

雷宏生读信后,满眼含泪,禁不住大喊了一声:好—哇唔!

(选自搜狐网《金麻雀文选》,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风云票友的“疯”主要是对戏剧名角的赞赏,也有失去理智的疯癫,但雷宏生并不在意这种讥讽。
B.当宫商羽申请退休时,雷宏生前去拜访挽留,透露出二人关系深厚,也显示出宫商羽为人的坦诚。
C.对北京、沈阳两位谭派老生的简单叙述,是为了衬托宫商羽的唱功之强,预示这场斗戏很有看头。
D.雷宏生的喝彩烘托出名角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也掩盖了宫商羽的力不从心,为后文写信做铺垫。
E.尽管毕敬宫演出十分出色,雷宏生对他还是不满意,但出于对宫商羽的尊重,仍然带领戏迷捧场。
2.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概括雷宏生的形象特点。
3.《四郎探母》在情节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解析。
4.雷宏生读了宫商羽的感谢信为什么会含泪叫好?试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解析。
5.从宫商羽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2021-05-14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3·天津·一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
3.小说结尾处老周为什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 “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2019-01-30更新 | 3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