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人物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论语·子罕》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请概括达巷党人、太宰、子贡、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2023-11-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一项是(     
A.撮土为香祭金钏儿B.栊翠庵乞红梅
C.兴利除宿弊D.路谒北静王
(2)《红楼梦》中通俗而生动的用语有三百多条。下列对这类用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虽已走向衰败,但在一段时间内还能维持某种兴旺繁荣的假象,也象征了整个封建末世的衰败之势。
B.“一代不如一代”,指宁、荣二公以显赫功勋创下家业,而后辈中贾敬好色、贾珍荒淫、贾赦好道、贾环卑劣。它既写出了贾府子孙的不肖,也预示了贾府最终被抄的命运。
C.史湘云在芦雪庵中大嚼鹿肉时,同黛玉开玩笑说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以超凡脱俗、风流倜傥的名士自许,显示她率真爽朗、自然洒脱的性格特点。
D.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学诗,众人在她写出咏月好诗后赞叹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俗语突出了她不畏难不气馁的执着精神,也揭示了她写诗成功的原因。
(3)有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亦石亦玉”,“说他只是石头吧,他又有玉的灵性之美;说他纯是美玉吧,他有时又像石头一样顽劣粗蠢”。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的理解。
2023-01-19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事件或物品均与《红楼梦》中林黛玉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A.木石前盟、潇湘馆、魁夺菊花诗、戏谑刘姥姥
B.兴利除宿弊、《葬花吟》、潇湘妃子、误剪香囊袋
C.葬花、共读《西厢记》、教香菱学诗、戏扑蝴蝶
D.新编怀古诗、绛珠仙草、朝阳五凤挂珠钗、冷香丸
(2)如果你穿越到《红楼梦》中,最想结交谁,或者最不想结交谁?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相关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2023-01-0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红楼梦》中的许多对联与作品的环境、人物乃至主题都有着密切联系,能见出作者匠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书中对联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达了曹雪芹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也是本书“将真事隐去”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B.荣国府荣禧堂中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巧妙描绘出往来于贾府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的人们衣饰华贵、身份显赫。
C.大观园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妙在写“水”不着一个“水”字,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诗意画面。
D.林黛玉居所的对联“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与潇湘馆翠竹掩映、一派清幽的环境特点相契合,表达了黛玉对物是人非、功名易逝的感伤。
(2)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暗示书中有许多灵秀之人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请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2023-01-07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三染法”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这里所说的“三染法”,是指先对人物进行定基调式的介绍与描写;后随情节的展开,不断对人物形象加以充实,从而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请从下列《红楼梦》中的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三染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贾宝玉   林黛玉   王熙凤   薛宝钗
6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中,作者从“千里之外”拎出了一条写作“头绪”:

按荣府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请结合《红楼梦》全书,概括跟作者拎出的这条“头绪”相关的情节,并简要写出其表现的主题。

2023-01-05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
8 .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曾评价《红楼梦》:“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宝钗、黛玉、袭人、晴雯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真的人物”的理解。
9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是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雅号,说说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蘅芜君、蕉下客分别是谁的雅号。
(2)《红楼梦》关于探春的判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结合“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探春“才”“志”“运”的理解。
22-23高二上·北京西城·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上面两则材料来看,林黛玉的性格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及原著的相关情节,简述其成因。

材料一: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材料二:

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2022-11-09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