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年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 。有专家表示,此次我国多地出现的极光主要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什么是地磁暴呢?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仅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地磁暴会给航天器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当然,它带来的也不全都是坏事,比如极光天象的发生。

地球磁场就如同盾牌一般,可抵挡来自宇宙的“ ”。因此,太阳风并不会直接吹到地球上,而是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围绕地球储存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就会沿着磁力线跑到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相互碰撞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 的极光。

1.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云南大学研究人员在20年的时间里研发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这种新型水稻不仅展示了产量潜力,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壤质量。

研究人员将一种经过培育的亚洲一年生水稻品种与一种野生的非洲多年生水稻品种杂交,创造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他们称之为多年生稻23”

在头四年中,多年生水稻的产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8吨,而一年生水稻品种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7吨。两种水稻虽然在第一季的种植成本相差无几,但多年生水稻在几年内都不需要种植,这意味着使农民在接下来的每一季都可以节俭不少成本。

总体而言,多年生水稻可以使劳动力成本降低60%,并使每个再生长周期的投入成本减半。

1.报道中多处运用数字,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这则报道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上的题目是《为什么中国小农户蜂拥种植这一新品种水稻》,《参考消息》转载时的题目是《多年生水稻受中国众多农户热捧》,请比较这两个题目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①(无须怀疑)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②(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纯属③(与事实不符)。

1.请将文中括号内容替换为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短句改成一个较长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都知道,身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工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那喝冷饮会影响正常体温吗?早就有研究者做过类似实验:让几位实验参与者在10分钟之内吃完一斤冰激凌。最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温度只下降了0.8℃,而体表温度一点没变。要知道,身体有一套严密的温度调节机制。在非极端情况下,体温虽然会受到外部(如气温)和内部(如吸入的气体、吃下的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在37℃左右。这背后其实是下丘脑的功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旦接收到温度变化的信号,就会指导身体立即做出反应。就像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手脚变凉、出汗变少、上厕所的次数变少……这套温度调节的机制,并不会因为是将冷饮喝进了体内而有什么不同。喝了冷饮后,核心温度降低了,身体就会启动这套体温调节机制: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让血液更多地回到内脏;竖毛肌让汗毛支棱起来减少散热;肌肉收缩颤抖产生更多热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体表温度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1.请用一段话对文段进行压缩,要求使用因果关系的句子,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请简要分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效果。
2022-0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黑风暴
①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西部草原地区。风暴整整刮了三天三夜,形成了一条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时速100多千米的巨大移动尘土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
②那么,什么是黑风暴呢?黑风暴俗称“黑风”,是一种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现象。
③沙暴现象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度。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它是8级以上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的翻腾风墙。暴风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到数千公里甚至一万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往往结合发生即为沙尘暴,黑风暴就是特大的强沙尘暴天气。当发生黑风暴天气时,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④全球共有四大沙尘暴区,它们分布在具有大沙漠和风蚀地的中非、北美、中亚及澳大利亚。我国西北地区属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有大沙漠和风蚀地603800平方公里,戈壁569500平方公里,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60376平方公里。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屡有发生,并且每次都造成了巨大破坏。例如,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12万头牲畜死亡,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⑤据统计,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合理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等,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破坏,草原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⑥黑风暴的产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是在向人类挑战,也是在向人类报警。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黑风暴进行了介绍?
2.形成黑风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几乎”一词的表达效果。
2016-1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一上入学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