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自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近两年,新中式、新国风类服饰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西安钟楼前、洛阳古寺旁,随处可见身着中华传统汉服的年轻人。一袭华裳,倾诉千年故事,意韵悠远。

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材料二启示我们: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设计在与新兴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间的束缚。未来,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再结合高中三年的学习,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一定有所感受吧。假设你有一位外国朋友,想来中国学习中文,可是又深感汉字难学,写信向你抱怨说,如果汉字也能使用拼音文字就好了,你会怎样回答他?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说出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振华”名义署名;不少于800字。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元宵节等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节日,它们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传统佳节逐渐被遗忘,对这些节日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文体。③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8届联合国大会日前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也要过,这是春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又一个例证,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的又一次彰显。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人过年有了更多方式,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春节喜庆新元素,不少家庭尝试旅游过年新体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2月开学收心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材料①②③都是唐代名篇中蕴含哲理的佳句,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精神气象。请自选二句或三句,形成内在联系,写一篇作文,分析其能给当代青年的人生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3-22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项街头“对诗”活动受到关注。被主播拉住“对诗”的人,有的抓耳挠腮,嗑嗑巴巴,对不上几句,有的满腹经纶,信心十足、对答如流。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现在的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阅读经典相对少了,传统文化逐渐淡薄,还是应该鼓励人们尤其是学生多背一些经典;也有人认为,现代知识检索技术更先进,查找知识的手段更多,社会发展也更需要人们的创造能力,不必在背诵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到底要不要去背诵传统经典,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写一篇辩论性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驳论有据,说理充分。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3-1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注】写法),你知道么?”

(鲁迅《孔乙己》)

【注】“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和“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常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生僻字,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

(网络资料)

材料二:生僻汉字成为了2024年春节文化的一个焦点。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为主题,民间也大量涌现出如“生活䲜䲜()”“前程朤朤(lǎng)”“百业駸駸(qīn)”等含有生僻字的节日祝福。一时间生僻字成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如需引用材料二中的生僻字,为便于书写可以拼音代替该字。)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潮涌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会徽,它以钱塘江和钱江潮头作为形象核心,灵感来源于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潮涌代表着杭州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历史积淀,象征着杭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繁荣、活力与创新。潮涌的设计也象征着激情和动力的杭州人民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在亚运会的背景下,潮涌的设计更是表达了亚运会的精神和目标:促进亚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紧密相拥,永远向前,呈现亚洲多姿多彩的文化。

19th Asian Games Hangzhou 2022

“潮涌”这一会徽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任选一个或者几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惑,乱也。从心,或声。心欲有所不定之迷乱是惑之范式。——《说文解字》

②我们感受着你的困惑,更感佩于你的行动;我们看到你徘徊踯躅,也欣赏你迈开脚步;我们明白你犹豫不决,也理解你做出抉择……百年变局仍在高速演变,惑与不惑永远在刷新边界,行动是穿越的唯一途径。——《南方周末》(有删改)

③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二二四新年贺词》

请结合材料,以“不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远古时期的开天辟地,嫦娥奔月;有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亦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宏大辉煌……这些传统文化,或让我们对未知世界葆有无限的想象力,激发我们努力探索的兴味;或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让我们更好地洞察社会人生;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让我们昂然行走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3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