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高    厌:厌恶。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静台先生传

[明]朱鹤龄

①先生讳伟,字道升,少育于沈给谏仲子嘉谟家,从其姓,后乃归宗。先生幼而至性过人。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父疑之,阴察枕席,皆斑斑泪痕也。读书沈氏塾中,有神童称。嘉谟奇其颖悟,庙见而子之。弱岁名籍甚,试冠军。

②嘉靖壬子举于乡,所制经义为世宗尚,自王文恪四家而下,即屈指及焉。屡困公车,笃志圣贤之学,与唐公荆川、许公敬庵、耿公楚侗讲明濂洛渊源。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海内从学者数百人。

③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异之,发其箧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先生衔沈氏恩,思报之。嘉谟子死漕卒之难,家政旁落。先生白备兵使者蔡公,置佼奴于法,为经纪其家,家复振位。从子琦、琉、珣,少皆有颖质,先生痛其失帖,躬督课之,卒皆成进士。

④万历庚辰复上春官不第,乃谒选得南阳府推官。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暇则引诸生与之谈说经义。行部开封,汝宁有进例金者,立却之。暑篆内乡新野二邑。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

⑤应擢台省,当事欲为庚数年。先生曰:“某岂欺君父以美官者耶?”不可。稍迁工部营缮司主事。课税荆关,荆故脂膏,先生为文矢江神,不以一钱润私橐,尽弛商人法外征。濒江沙市,十里泥泞没骭,先生捐俸筑石堰,植以榆,行旅便之。会言者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制下工部覆,具言荆产竹木自四川建昌诸路浮江而下,而彼地连岁用兵,商贾少至,以故税额减于前,实无赃私可摘,请特免考核。诏许之。

⑥先生既归,键户养疴,终日默坐,竟至贫困不给。以癸已十月卒,年七十有一。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所著《学聚録》《正学编》等行于世,学者称为静台先生。

⑦李临川先生曰:尝见静台先生住京师崇国寺中,朝幕静坐。每月朔望必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侍坐移时,方课学业。弟子问故。先生曰:“可为求放心一助。”先生尝额其书斋云:“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


注:①庙见,婚后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②唐藩:明代南阳藩王朱桱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岁名籍甚,试冠军               辄:总是
B.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     辟:死刑
C.某岂欺君父以美官者耶            市:购买
D.会言者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     劾:揭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幼时性情淳厚过人,因其孝心而使母亲复明。在沈氏塾中读书时,有神童之称。沈嘉谟见其聪慧有悟性,把他当做儿子抚养。
B.先生乡试考中以后虽然屡屡不能考中进士,但他与唐荆川、许敬庵、耿楚侗等人研究周程理学,而且做到知行合一,因而海内知名。
C.为报答沈氏的养育之恩,在沈家没落之时,先生向备兵使者蔡公禀报情况,将佼奴绳之以法,帮助沈氏恢复了家业,并教导其侄辈学业。
D.先生住在京师崇国寺中时,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先书奉孔子之位,才给弟子们传授学业,并告诉弟子这样做才可以更加放心地做学问。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异之,发其箧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
(2)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
4.文章第六段说“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静台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让他无愧于“君子”之称?
2020-01-19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方       遒:强劲有力          江碧透                 漫:遍布
飞舟               遏:阻击                 屈平草稿未定       属:撰写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忧也                 离:同“罹”,遭受
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而闻者                 彰:清楚
C.功在不       舍:停止、止息        用心                 一:专一
则耻师焉,     惑:糊涂                  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D.师不必于弟子   贤:贤能            术业有专             攻:学习、研究
作《师说》以     贻:赠送               此志也                 推:推赞、推许
2022-08-18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静女其:面目姣好。
B.我于城隅:等待。
C.自牧荑:归还。
D.美且异:确实,诚然。
2019-04-13更新 | 395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创新班)3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舟传

戴名世

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夏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 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而非激者矣!

(选自《南山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文章矣 靡:华丽
B.古今乱之源 治:治理
C.平生所为经区处 画:谋划
D.其果而非激者矣 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 了,年仅三十七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
⑵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
2020-01-16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6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几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山(劫掠)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名,著称)
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迎蹇叔于宋,丕豹、公孙支于晋(招致,招揽)。
B.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追踪,追随)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楚左尹项伯者,素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子孙视之不甚惜,以予人,如弃草芥(皆,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决定,确定)               
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送给,付与)
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丰足)          
宗庙之事,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或者)。
D.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赞成)                      
方共瞻玩,一鸡来,径进以啄(倏然,突然)
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也(助词,表被动)       
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为奇货(标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都是古今异义的是(     
A.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朱泚幸致货币                 无辞以白其大人
B.不自贵重顾籍             出入经史百家                 又将经纪其家
C.一旦出身而蹈死地       夹道而疾驰                   用力于当世者
D.隐者之所盘旋             思以发明天下之郁塞       以震骇左右
2021-05-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高祖本纪》)

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孔将军、费将军             纵:出兵攻击
B.空言虚语,非所          守:坚持
C.镇国家,抚百姓,馈饷   给:供应
D.有功者                       害:嫉恨
2.下面关于《高祖本纪》中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氾水之阳”中“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节,为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时的凭证。
C.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郦生不拜,长揖”中的“揖”本意是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还有让出,逊主的意思。文中指平辈相见之礼。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9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回虽不,请事斯语矣(聪慧)   九层之台,起于土(积聚,堆积)
内立法度,耕织(致力,专力从事)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探究)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
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按照)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嫉妒)
C.苟能充之,足以四海(安抚,安定)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大盾牌)
单于愈益降之,乃武置于大窖中(囚禁)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对抗,抵挡)
D.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功业(武)掘地鼠草实而食之(同“弆”,收藏)
子自爱,不爱父,故父而自利(使受损失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告庙(祭祀用的牲畜)
2022-02-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聊斋志异序

高珩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荀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愿

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胶。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妖邪不宜乎 黜:消除、排斥
B.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 淑:善良、美好
C.而降而在帝左右 陟:晋升、进用
D.仆何齐谐鲁仲连乎 辞:推辞、拒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诺皋》、《夷坚》等言怪志异的作品也是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的。
B.作者认为要做一个“解人”,全面地理解圣人的话,而不是死抠字眼。
C.作者对一些“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提倡人人要做一个“解人”。
D.作者希望读书人读《聊斋志异》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沉溺于鬼怪之玄谈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
(2)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
4.文中提到的“解人”、“拘墟之士”和“痴人”对怪异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