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

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加谴谪,所以反复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节选自《贞观政要 直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2.下列对文中第一段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B.“容色绝姝”中“绝”是“很,非常”的意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意思相同。
C.“方遽进而言”中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中的“遽”意思相同。
D.“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人君当神器之重”。
3.下列对文中第二段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指她,和《孔雀东南飞》中“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中的“相”意思相同。
B.“遗”指赠送,和“路不拾遗”中的“遗”意思不同。
C.“恐后阴加谴谪”中的“阴”,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阴”意思不同。
D.“然朕之所言”中的“朕”,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门的自称,与“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妃嫔,唐太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发布了诏书。
B.魏徵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
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氏之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而陆氏极力撇清关系的行为,却让唐太宗觉得疑惑。
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的话仍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
②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6.文章结尾说“时莫不称叹”,时人“称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