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永安中,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都督,从叱列延讨刘灵助,平之,拜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邑五百户。义旗初建,雄随尔朱兆败于广阿,遂率所部据定州以归高祖。时雄从兄杰,尔朱兆用为沧州刺史,至瀛州,知兆败,亦遣使归降。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于时禁网疏阔,官司相与聚敛,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境。雄设伏要击,生擒洪芝、当伯等,俘获甚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

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侵扰南城。雄率众讨之,大破庆和于南顿。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城。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去烦碎,举大纲而已。抚养兵民,得其力用。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于今怀之。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兴和三年,征还京师,寻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四年,卒于邺,时年四十四。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武恭。子师嗣。

(节选自《北齐书·尧雄传》)

1.文中画浪线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梁A将B李洪芝C王当伯D袭E破F平乡城F侵扰州境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侍郎,古代官职之一,杜甫曾经做过员外郎,故又称杜员外郎。
B.拜,指叩拜,拜见。
C.疏阔,意为豪爽大度,不拘小节。
D.谥,谥号,这里指尧雄死后被追谥为武恭。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雄豁达大度,轻财重器,在同辈中很有威望,并被倚重。
B.尧雄虽是武将出身但却性质宽厚,成功俘虏擒获敌军首领。
C.皇帝十分赏识尧雄,尧雄也猜测北面重镇被困,要围城打援。
D.尧雄镇守边境十余年,很有功绩,老百姓都很怀念他。
4.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条概括尧雄的性格特征。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2)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
2024-04-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洗。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上谒:递上名帖。②还走:转身就跑。还,同。③目皮相:看人只看外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兵A助楚B讨不义C敬劳D从者E愿得F望见G口画天下H便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正在,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的“方”意思不同。
B.善,指关系好,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C.“而下陈留”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两句中的“下”意思相同。
D.县令首,“县”同“悬”,指悬挂,悬挂首级是古代用来惩戒或示众的一种酷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经过陈留的时候,身份卑微的郦食其到军门去拜见沛公,但刚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沛公的重视。
B.沛公的使者不肯替郦食其通报信息,这惹得郦食其大怒,他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
C.郦食其告诉沛公说,他与陈留守令关系要好,可以替沛公前去游说陈留守令,劝陈留守令投降。
D.陈留守令害怕被秦灭族,拒绝了郦食其劝其投降的建议,最后他被郦食其半夜悄悄斩下首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2)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5.沛公对郦食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简要说明。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 欣等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 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 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到雒。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选自《百战奇略》第五卷之《奇战》)

材料二   孙子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艾先据洮城而姜维不能败。又曰:“我专而敌分。”艾请割二国以分刘豹之势。 又曰:“以虞待不虞。 ”艾有备而姜维退于祈山。 又曰:“出其不意。”艾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又曰:“毁人之国而非久。 ”艾兵不逾时而灭蜀。

(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五》)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维入北道A三十里B闻C绪军D却E还F从G桥头H过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邀,指拦截,“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是邀请的意思,两者的意思不同。
B.蹑, 是追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中的“蹑”词义相同。
C.鱼贯,像鱼群游动一样,前后接连。与“鱼贯而行”中的“鱼贯”意思相同。
D.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与现在所说的“以备不虞”中的“不虞”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将姜维的军队遭到了魏国众多将领率军围攻,与魏将杨欣所部激战失败后,不得不退却,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道回蜀地。
B.面对邓艾部队的进攻,蜀将马邈和诸葛瞻两人的做法有所不同,前者不战而降,后者克服畏惧情绪将部队撤往绵竹摆阵以抗击邓艾军。
C.邓艾治军十分严厉,当他的儿子邓忠和与司马师綦分别率部从蜀军右翼和左翼进攻不利退回来时,就怒责二人,甚至要将其斩首示众。
D.邓艾所运用的许多计策都与孙子所述的兵法相同,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善于防守,先占据洮城这一有利地势,姜维不能攻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
(2)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5.材料二引用孙子之语高度评价邓艾“出其不意”,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说明。
2024-04-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三月,戊子,诏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三》)

材料二:

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交战日时,亦待中诏,是以将帅趑趄,莫敢自决。又江南白丁,轻易进退,此其所以败也。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

材料三:

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将非其人,以卒敌者也。文帝,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之所信任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

夫江东之不振也久矣。谢玄监军事,始收骁健以鼓励之,于是北府之兵破苻坚而威震淮北;宋武平广固、收雒阳、入长安,而姚兴、拓跋嗣不能与之敌,皆恃此也。已而宋武老矣,顾诸子无驾御之才而虑其逼上,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文帝入立,惩营阳之祸,急诛权谋之士,区区一檀道济而剑已其项领。上之意指如彼,下之祸福如此,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文帝》)

【注】①帝:宋文帝刘义隆。②三月: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七年三月。③营阳之祸:公元424年,徐羡之等四位顾命大臣发动政变,废刘义符为营阳王,随后将其杀害。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文帝之所信A任B以风示天下者C皆拘葸巽谨之D人E谓可信F以无疑G而不知H其适以召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意为选择,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简”意思相同。
B.“以卒与敌者也”与“吾与点也”(《论语》)两句中的“与”意思不同。
C.愈,意为超过,与《六国论》“侵之愈急”中的“愈”意思不同。
D.拟,指比画,用兵器作杀人状,与《苏武传》“复举剑拟之”中的“拟”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可知,宋文帝的北伐将领包括到彦之、萧思话、王仲德等,北伐也曾占领过北魏的一些国土,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守住。
B.由材料可知,虽然宋文帝有北伐的志向,但是其直接指挥战事的做法对前线的将领有所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自主决策的权力。
C.王夫之认为宋文帝诛杀权奸,休养生息,抓住北魏“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的时机进军,其北伐是有准备的,并非草率之举。
D.材料三中,王夫之列举东晋北府兵大败苻坚、宋武帝凭借北府兵的力量取得一系列军功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北府兵的强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
(2)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
5.王夫之认为元嘉北伐无可用将才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
2024-03-2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起蕲。至陈,自立为楚王,遣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樊哙高祖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择可者。高祖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选自班固《汉书·高帝纪》,有删改)

材料二: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度比至A皆亡之B到丰西泽C中亭D止E饮F夜G皆解纵H所送徒。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指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刘邦战胜项羽而取得天下,建立西汉。
B.从,跟从、跟随,与《屈原列传》“齐与楚从亲”中的“从”含义相同。
C.“今置将不善”与“答其善意”(《苏武传》)两句中的“善”含义不同。
D.贤,有德行的人,与《〈论语〉十二章》“见贤思齐焉”中的“贤”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在蕲县起义,后来自立为楚王。很多郡县响应陈涉起义,沛县县令也想在沛县响应起义,但萧何、曹参反对县令响应陈涉起义。
B.县令让樊哙召回高祖,高祖回来了。沛县县令后悔了,便关闭城门据守,想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恐惧,翻越城墙投靠高祖。
C.高祖写信射到城上,对父老说,天下都被秦朝坑害很久了,诸侯都起兵,将要杀光城里的人,如不响应诸侯,难以保全家室性命。
D.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他要求各位列侯将领回答他能拥有天下是因为什么的问题,高祖对高起、王陵的回答并不完全认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刘邦最终取得天下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2024-02-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父母,此孝之大也。”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绌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 《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予谓欲学子长 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 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世中A衰B绝于予C乎D汝E复为F太史G则H续吾祖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与上文中的“天子始建汉家之封”相呼应,是指在泰山进行封禅典礼。
B.显,使……显耀,“秦人不暇自哀”的“哀”指为……哀叹,两者用法不同。
C.善,是擅长的意思,与《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中的“善”意思相同。
D.编,这里是指系书用的皮条,与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编”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成年后,分别去过南方的会稽、沅水、湘水和北方齐鲁的国都等地,他还奉命随军西征巴蜀以南地区,攻取了邛、祚、昆明等地。
B.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嘱托儿子,孝要从侍奉双亲开始,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在社会上立足,使自己在后世留名,并光耀自己的父母。
C.司马迁虽然因为遭受李陵之祸入狱而倍感痛心,但受到《诗》《书》借含蓄隐约的文义表现作者深沉思想的启发,最终完成了《史记》。
D.作者告诫盖邦式说,要想真正了解司马迁《史记》的精髓之处,不必用读书这一平凡陈旧的做法,只需要学习他到各地游历观察即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2)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
5.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司马迁能够写成《史记》的原因。
2024-02-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必先治身。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施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于己身者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材料二: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叟;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诗》曰:自求伊祜。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丹朱:尧之子,傲慢荒淫,后被放逐。②瞽叟:舜之父。③象:舜之弟。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非丘闻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指事物的根本、基础的东西,与“舍本逐末”中的“本”词义相同。
B.反,指违反、违背,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反”词义不同。
C.拘,指逮捕、拘禁,与韩愈《师说》中“不拘于时”的“拘”词义不同。
D.之,用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如果弃君道于不顾,而是致力于追求机巧权谋、奸诈之术,攻战不止,那么就会导致国家灭亡、自身受辱的处境。
B.夏启和有扈氏交战而不胜,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没有再次发动战争,而是注重多方面修身,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C.对于人们“治理国家的人,在朝堂之上治理就可以了”这个观点,鲁哀公认为这是迂阔之言,而孔子则持有不同观点。
D.狐卷子用丹朱、瞽叟、象、管叔等人的事例回应了魏文侯怒气冲冲的质问,说明了人贵自立、勿恃他人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5.按照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中的魏文侯能否被称为“圣明之君”?为什么?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路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为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抨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忍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梱,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内A恶B赵C之D守E外F恐G诸H侯I之J救K秦L必M受N之O秦P受Q地R而S却T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笔,指刀笔吏,即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记事于案策,谬误用刀削除,故称“刀笔”。
B.“赵王不能将”的“将”和“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的“将”含义相同,指以……为将军。
C.“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觞”含义相同。
D.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文中指武安君向赵王回敬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代理丞相司空马,向赵王献上割让半数国土换秦国撤兵的计策,被赵王以以前贿赂秦国却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为由而断然拒绝。
B.司空马曾经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全军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向郭遗预言,赵国会因武安君被杀而撑不过半年就灭亡。果然赵王听信谗言,赐死武安君,然后赵国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灭亡。
D.武安君面对韩仓的逼迫,先是用患了曲挛之疾,无法行跪拜之礼为自己辩解,接着恳求韩仓能够理解自己,最后以嘴含剑,自刺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2)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5.司空马“之赵”“去赵”的故事能给人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2024-01-3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郭骚踵门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南文子具纻缔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曰:“吴虽大国也,不壤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南文子不听,遂之。吴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将归吴,智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曰:“吾闻之: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大夫方舟;方舟,臣之职也,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矣,将以袭卫。吴赤市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入警戒。智伯闻之,乃止。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乘驲而自追A晏子B及之国C郊D请而反之E晏子F不得已G而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仓粟府金而遗之”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B.“晏子见疑于景公”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遂致之”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
D.伯,是一种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郭骚品行高洁。晏婴曾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北郭骚却没有接受金钱。
B.北郭骚知恩图报。晏婴曾经给北郭骚奉养母亲的粮食,在遇难时,北郭骚用生命来为他洗刷冤枉。
C.赵简子聪慧有远见。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阳虎为什么会遭受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人的排斥。
D.赤市有自知之明。赤市明白大夫渡水是把两条船并在一起,天子渡水是把几条船连接在一起,自己受到的礼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肯定有别的缘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2)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
5.阳虎培养出许多人才,却受到他们的排斥与迫害,这是为什么?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羊祜,字叔子。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公车征拜中书侍郎。时高贵乡公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卫将军。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选自《晋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孙皓闻羊陆和交以诘于抗,抗曰: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亲仁善邻者,国家之事;出奇克敌者,将帅之职。羊陆以将帅之职而修国家之事,此论者所以讥其失御也。窃谓不然。兵固多术矣,有以力相倾者,有以智相倾者,有以德相倾者。秦汉以来,惟知诈力,而不知所谓以德相倾者,是亦出奇而已矣。何名为失节哉?

(选自唐庚《三国杂事》,有删改)


【注】①孟献,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外交家、政治家。②晏弱,即晏桓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南和逌以忤A意见B斥C祜D在其间E不得而亲F疏G有识H尚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祜,未就”与“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两句中的“就”词义不相同。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商代称为“序”,周称为“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不之名也”中的“名”与“合抱之木”(《〈老子〉四章》)中的“木”,两者用法相同。
D.过,超出,与“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中的“过”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镇守南方时,善于为政,他开设了学校,安抚远近,听便投降的吴人留下或离开,禁止长吏忌讳前任而经常毁坏旧官府。
B.羊祜派孟献、晏弱进占吴国险要之地,开建五城,收取肥沃的土地,每次与吴人打仗,公开交战,不实施偷袭的计谋。
C.羊祜割了吴国百姓的谷子做军粮会据实补偿;打猎不过本国地域,若猎物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得到就归还吴人,吴人都心悦诚服。
D.羊祜为人有雅量,当敌方将领陆抗生病时,羊祜赠其药,大多数的陆抗部下不相信羊祜好意,只有陆抗坚信羊祜不会下毒。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亲仁善邻者,国家之事;出奇克敌者,将帅之职。
5.材料二中一般人对“羊陆和交”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