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左迁,提升官职,犹“上迁”。汉以左为尊以右为贱,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熙五年春正月庚寅,南燕主超朝会群臣,议掠晋人以补伎。韩卓曰:陛下不养士息民,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不听。二月,南燕将慕容兴宗等帅骑寇宿豫,拔之,简男女二千五百付太乐。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等数人以为必克,劝裕行。五月,进至琅邪。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奈何?裕曰:鲜卑不知远计,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闻有晋师,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南绝其粮道。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辅国将军贺赖卢苦谏,不从。

刘裕过大岘,喜形于色,方轨徐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超遁还广固。裕筑长围守之,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秦王兴遣使谓裕曰: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曰:我克燕之后,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见裕,尤之曰:此语不足以威敌,若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是自张大之辞也。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超辇而登城,叹曰:废兴,命也!逾城走,追获之,送超诣建康。六月,以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加黄钺。裕受黄钺,余固辞。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兵轻/果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南绝其粮道
B.吴兵轻果/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南绝其粮道
C.吴兵轻/果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南绝其粮道
D.吴兵轻果/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徐简精骑/南绝其粮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常“朔望”连称,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B.抗表,即向皇帝上奏章。“表”是封建时期臣属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
C.建康,南京古称,又名金陵,曾为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
D.黄钺,以黄金为饰的长柄大斧,象征王权,为帝王所专用,有时特赐予专主征伐的重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在南燕将领慕容兴宗等受命进犯晋朝宿豫、劫掠人口之后,在几位朝臣的支持下,率军攻打南燕。
B.南燕人以为劳师远征的晋军如果作战得利即攻占临朐,不利则退守广固,所以必不会凭险据守。
C.刘裕率军通过大岘山后,非常高兴,下令兵车并行,缓慢前进,后与南燕军在临朐城南鏖战,日近黄昏也未分胜负。
D.刘裕认为,秦王自顾不暇,无力援救南燕,在洛阳驻兵十万是夸大其词,因而与秦使者针锋相对,态度强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穆之见裕,尤之曰:此语不足以威敌,若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
2023-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楶,字质夫,建州浦城人。楶以叔得象,为孟州司户参军。应举入京,闻父对狱于魏,弃不就试,驰往直其冤。还,试礼部第一,擢知陈留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寨予夏。夏得寨益骄。楶言:“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择据要害,不一再举,势将自蹙矣。”遂乘便出讨,以致其师,夏果入围环州。楶先用间知之,遣骁将折可适伏兵洪德城。夏师过之,伏兵识其母梁氏旗帜,鼓噪而出,斩获甚众。又预毒于牛圈潴水,夏人马饮者多死。召户部侍郎。明年,除知同州。哲宗访以边事,对合旨,命知渭州。至即上言城胡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阳缮理他堡壁数十所,自示其怯。或以楶怯,请曰:“此夏必争之地,夏方营石门峡,去我三十里,能夺而有之乎?”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寨。方兴役时,夏以其众来乘,楶迎击败之。夏主遂奉其母合将数十万兵围平夏,疾攻十余日,建高车临城,填堑而进,不能克,一夕遁去。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哲宗为御紫宸殿受贺,进阶大中大夫。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寨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徽宗立,请老,徙知河南。入见,留拜同知枢密院事。逾年,力谢事罢,授资政殿学士。未几,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曰庄简,赙恤甚厚。

(节选自《宋史·章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B.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C.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D.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战/楶谍其弛/备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其家虏/馘三千余/牛羊十万/夏主震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权,暂时代理官职,我国古代表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C.资政殿,北宋皇宫中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同时也是宴殿和讲习之所。
D.谥,谥号分上谥(表扬)、下谥(批评)、平谥(同情),文中“庄简”属表扬类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楶有才情,孝父母重担当。他入京考进士,听到父亲在魏州被官府审问,就放弃考试,奔赴那里为父亲申冤。他回到京城,在礼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B.章楶明边事,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认为不断攻取西夏疆土,就会遏制敌势,控制局面;他任渭州知州,一到任就请求在胡芦河川筑城,以险要之地威慑西夏国。
C.章楶长于谋略,善于作战指挥。作战前,预先在牛圈积水中下毒药,西夏人和马匹喝了水死了很多;先用间谍侦知其事,作战时设立伏兵,斩杀俘虏,收获颇丰。
D.章楶会用人,多次荣立边功。他推荐提拔将领,不管身份,奴仆役隶都能任用;他在西部诸将中立功最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发挥降将的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楶又阳谢之,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师筑城于好水河之阴。
2023-02-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性寡欲,不好荣利,少好学,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蒱齿名。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命一无所就。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曰:“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邓岳疏云:当远行寻师,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
B.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
C.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
D.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樗蒱,汉末盛行的棋类游戏。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用樗木制成,故称。
B.檄,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文中指古代官府用来声讨征伐的文书。
C.黄白,指方士用来烧炼丹药的金银。为了保密,不直言金银而以黄白作隐语。
D.克,句中意为“严格限定”,“克期”是指把完成某事规定在严格的期限之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玄是葛洪从祖,曾把炼丹秘术传给弟子郑隐。葛洪向郑隐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法术,后来又师从鲍玄。鲍玄器重葛洪,把女儿许配给他。
B.葛洪被干宝推荐承担国史编修工作,但他坚决推辞,因年岁已高,想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便请求任句漏县县令,皇帝开始不答应。
C.葛洪在自序中表明写书目的:大概讲讲长生之理,决人之疑;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信服周公、孔子,没人相信神仙之书,作此书给真有见识的人看。
D.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比斑马身上的斑纹还要富丽多彩,又很能辨析玄奥的理义。他写信给好友后即端坐着像睡着一样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
(2)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5.葛洪是道家理论家,又是医药学家。请简要概括葛洪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四年,吴使季札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昧立。四年,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十三年春,光使专诸弑王僚,遂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哭僚墓,复位而待。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D.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行事当国”的“摄”指代理,古文中“假”“署”“知”“权”都有相似含义。
B.聘,是古时候诸侯国之间交往的礼仪,文中指季札奉命担任使臣出访各友好国家。
C.“北过徐君”的“过”指拜访,与《促织》中“裘马过世家焉”的“过”意思不同。
D.上国,文中指中原各国。春秋时吴、楚等诸侯国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贤良仁义。从寿梦到余昧四位国君都曾授命死后传位给季札,但季札一一拒绝,甘愿选择侍奉君主。
B.季札有政治远见。季札出使齐国时预测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晏子听从季札建议,最终得以免遭栾高之乱。
C.季札重视情谊。季札当初因故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君,后来虽然徐君已死,但他仍以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
D.季札顾全大局。阖庐派人刺杀王僚,夺取了王位,季札从先王、百姓、国家的角度考虑,接受了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2022-12-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戍,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新之/僵尸数里/
B.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C.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D.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
B.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当时士兵是新集结的,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
B.李渊率军攻打霜邑,日暮时分,下令登城,士兵们没有攻城战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头,攻占了霍邑,大获全胜。
C.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杀了守城官员高德儒,没有侵犯百姓的财物,附近百姓都心悦诚服,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
D.有人认为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赏,李渊却说作战时不分贵贱,行赏之时,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区别对待。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2)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
5.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请以霍邑之战为例,分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2022-12-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阖闾曰:“大之甚,勇之甚。”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兵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
B.殆,意为危险,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的“殆”含义相同
C.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相同。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君起初不愿意答应楚灵王的请求,司马侯劝谏晋君暂时迎合楚灵王,静观其变,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
B.司马侯认为晋国必须要“修政德”,将纣王和文王进行对比,论证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C.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
D.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在回国途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打败楚国。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   倜傥:性格豪爽
B.尝购求   购求:追购捉拿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引去:退兵逃走
D.其子延玉亦   没:通殁,死亡,牺牲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所获倍   青,取之于蓝,而青
B.功迁云州观察使   六月息者也
C.徒令杀伤士卒功不立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D.指陈家谷曰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⑥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B.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C.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D.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2022-12-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侯死,淮南王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欲捕赫。赫乘传诣长安,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验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 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 是计将安出?对曰: 出下计。上曰: 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

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B.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C.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D.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常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文中的黥布,就是因为受过黥刑而叫黥布。
B.微,“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中的“微”与《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中的“微”意思不相同。
C.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明清时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文中的令尹与《促织》中的“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意思相同。
D.辎车,古代的交通工具有斧车、轺车、轩车、軿车、辎车、栈车等,文中的“辎车”是一种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的有帷盖的大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王黥布宠幸的姬妾生病了,去医生家看病。医生的邻居贲赫,带着丰厚的礼物陪同黥布的姬妾在医生家饮酒。
B.当滕公问黥布为什么要谋反时,薛公说,皇上先杀了彭越,后又杀了韩信,黥布认为他们是同一类人,怀疑自己也将遭遇不测。
C.薛公认为黥布早晚都会反叛,但如果黥布采用上计或中计,原本不一定会失败,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他最后必然会采用下计,自取灭亡。
D.太子宾客不认同让太子领兵出征黥布,原因之一是出征的众多将领原来都是与汉高祖平起平坐、地位相同的人,他们都不会听从太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赫乘传诣长安,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2)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5.黥布的灭亡有其自身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帝位。冬十月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生八年矣。太宗贞观七年。帝谓左庶子于志宁曰:“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志宁数直谏,上闻而嘉之,赐金一斤,帛五百匹。十四年。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禁中击鼓,玄素叩合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禆益万一。”太子不听。十六年春正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广延时俊。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遮遣泰归第、秋八月丁酉,上曰:“当今国家何事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征疾小愈,谐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普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征乃受诏。十七年春正月丙寅,上谓群臣曰:“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徼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B.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C.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D.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多以祖、宗来称呼。
B.禁中,文中指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中”。
C.乙丑,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相配作为纪年的方法,即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纪年,可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指纪日。
D.太师,东宫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是辅导太子的官员,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自幼生长民间,一直到十八岁,懂得民间疾苦,但即位后处理事情还有差错,而太子生长在深宫,没有接触到百姓的艰难困苦,难免会骄傲、放纵。
B.张玄素因劝谏太子不要击鼓,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太子长期不接见东宫官属,张玄素认为太子这样做,不能增长见识,太子不听劝谏。
C.唐太宗下诏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大病稍愈,就到朝堂上表推辞,唐太宗说派魏征辅佐太子是担忧太子问题造成国家危亡,希望魏征能担负责任。
D.魏王李泰曾献《括地志》,又勤勉好学、聪颖有悟性,深得唐太宗喜欢,加上太子本身问题,在群臣中有了传言和猜测,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意附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
(2)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
5.选段中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十七年间面对群臣的猜测、议论,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2022-10-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