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实字嘉秀,安福人。宣德五年进士,选庶吉士。自陈才薄亲老气教职,不许。授金华府同知。金华旱,多赋,民至子女偿之,实疏请得免,又赎还子女。以母丧归庐墓三年服除,迁顺天府治中。景泰中,以荐入翰林修书。为人刚直峻峭,意所不可,达官贵人必面斥之

书未成,以三考满,迁南雄知府。未数月,有中官使岭外,将至,遣卒先觇供张。不办,实又不假色词。卒怒,还告。明日,从中使入驿,与诸从骑弓剑列左右。群僚庭参毕留实诘辱之。而南雄民从驿门外望见,竞趋入翼蔽。实出,中使相视惊愕,徐问实所以得民状,欲召实之,实不往。中使去至韶,韶人言:“南雄且驿书讼朝使矣。”中使惧,急遣骑驰奏,诬实毁敕,大不敬,冀以抵罪。然实未尝先言也。既闻,逮下诏狱。实从狱中上书,言:“臣从官三十年,未尝以妻子自随,餐粗衣,为国家爱养小民,不忍劳费之。以是触忤天使,无所逃罪。”上览书意稍解而中官交谮之竟瘐死狱中

实性廉介,不取民一钱。民有馈鹅者,实不受,民委之去,实纵鹅门外,恣其所之。将去金华时,体无完衣。寒剧,至不可忍,则货民毳舄以行。历数里而霁,裹而之邮亭,以畀其民。公暇读书,即肩舆中手一编不辍。中夜有得,蹴童子燃灯起书。殁后,南雄人哀而祀之。

(节选自《明史稿·刘实传》)

材料二:

居官不言廉,廉盖居官者分内事。孰不知廉可以服人?然中无所主,则见利易动。盍思人生贫富,固有定分,越分过取,此有所得,彼必有亏。况明有三尺,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故为官者当以廉为先,而能廉者必深知分定之说。

(节选自《州县提纲·洁已》)

【注】①供张:供给陈设。②毳舄(cuì xì):以鸟兽细毛做成的鞋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览A书B意稍C解D而中官E交谮F之G竟瘐H死狱中。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逋,文中指欠交、拖欠,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意思不同。
B.谢,文中指谢罪、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C.敝,文中指破旧的,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意思不同。
D.识,文中指做标记,与《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的“识”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实以才疏、亲老为由向朝廷求任教官职务,未被应允,后任职金华时为受灾百姓向朝廷上书,使当地免除赋税。
B.刘实不愿巴结出使宦官受到羞辱,南雄百姓见此情景,争相保护刘实。宦官大为惊讶,于是向百姓询问他得民心的原因。
C.南雄吏民上书控诉出使宦官,宦官得知消息,抢先上奏诬陷刘实,皇帝不明就里,命人逮捕刘实,将他关进诏狱。
D.刘实勤奋好学。他闲暇时间读书,就是在轿子中也看书不止,半夜有了心得体会也要命人点灯,起床记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刚直峻峭,意所不可,达官贵人必面斥之。
(2)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
5.为官者为什么要“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①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②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烛之武出说A秦穆公B立谈之间C存郑D于将亡E不惟退秦师F而又得秦G置戍而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
C.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
D.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所写的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材料二中“得秦置成而去”指的是材料一中“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一事。
C.材料二中“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指的是材料一中烛之武关于“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等的分析。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烛之武游说成功是因为他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中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局面,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5.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二从秦国与郑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承矩,字征则。开宝二年,从父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监兵泉州,以平草寇功,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书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获莞蒲鱼蛤之,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尝手疏和戎为息民之利。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

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进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贵人赐以御制并书,积五十馀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馀,逼城堞,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始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节选自曾巩《隆平集》,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与A游者B必贤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时章疏G论事多H适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指旧事、先例。今义指的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B.利,指利益、好处,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中“利”的含义不同。
C.以诚,用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并后置,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的句式不同。
D.夜,指在晚上,名词作状语,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的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深得民心。沿边及涿州、易州的军民听说何承矩去世没有不流泪痛哭的,一起到雄州举行哀悼仪式。
B.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学喜吟咏,便派中贵人将御制并书送给他,还当面交付手札以示褒奖。
C.太平兴国年间,何承矩监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迁任闲厩使,又提升为暂代河阳知府。
D.何承矩担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时,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资助边饷、扩大江河源头等主张,都得以实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
(2)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
5.真宗为什么要给何承矩“授以美名”?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楚人伐宋救郑。宋公将战。太司马固谏曰: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②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③儳(chán 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巳朔,干支纪日的一种。古人常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
B.寡人,古代多用作国君的谦称。除“寡人”外还有“孤”“朕”等词也可作国君“谦称”。
C.材料一“公将鼓之”的“鼓”与材料二中“阻而鼓之”的“鼓”是同一个意思。
D.司马,指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琵琶行》中“江州司马”中的“司马”即是此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故/真无马邪
B.战长勺/宋公及楚人战
C.小大狱/天弃商久矣
D.可一战/楚人伐宋救郑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材料二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未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B.两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及子鱼的论战写得详细,而对两场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C.材料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B.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C.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024-04-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康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昔〔A〕为羊公〔B〕参军〔C〕谓吾〔D〕其后〔E〕当居身处〔F〕今相观察〔G〕必继老夫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善属文”和“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B.“自解归”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C.“公田悉令吏种秫”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相同。
D.“侃与敏有乡里之旧”与“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两句中的“旧”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小官,以获得补贴家用的资本。后来做了彭泽令。
B.因为喜欢饮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原要把公田都用来种植秫,在妻子和孩子的坚持请求下,他才将公田中的五十亩用来种植粳。
C.刘弘担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起用陶侃担任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
D.陶侃受到刘弘的赏识,刘弘称赞陶侃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在陈敏之乱时,因为内史扈瑰的挑拨离间,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4-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而择也。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韶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闻之A贾B人C旱D则资舟E水F则资车G以待H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不养而择也”与“得养人术”(《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养”字含义相同。
B.“吊有忧”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两句中的“吊”字含义相同。
C.“然后卑事夫差”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退守会稽山后,文种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勾践不仅不怒,反而与他一起商量治国之事,并派他去跟吴国议和。
B.伍子胥分析了吴越形势,力劝夫差抓住有利时机,灭掉越国,但夫差却采纳了太宰伯嚭的建议与越国订立盟约而后撤兵了。
C.勾践当着越人的面诚恳地反省自己不自量力,与吴国结了仇,使百姓暴露在中原大国的威胁之下,并请求改变治国政策。
D.越国父老兄弟同仇敌忾,反复请战,勾践先推辞,后应允,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胜,最终灭掉吴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5.勾践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2024-04-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新高考信息考试语文试题(二)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广勒习兵击匈奴。匈奴有数千骑,见广百骑,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家无余财。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资治通鉴·汉纪九》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去A大军B数十里C今如此D以百骑走E匈奴F追G射我H立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坚其意”中的“坚”与“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中“苦”的用法相同。
B.文中加点的“就”字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意思相同;都是“靠近”之意。
C.“夜半”是我国古代计时的说法,对应的时辰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D.刁斗,是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大胆冷静,足智多谋。他遭遇匈奴大军,并未惊慌,上山摆好阵势,命士兵下马解鞍,纵马躺卧,故布疑阵,沉着应对,最终保全了部队。
B.李广戍边守境,颇有威名。他以边郡太守的身份,屯兵驻防,与程不识都有名将之称,且匈奴对他的军略颇有畏惧。
C.李广廉洁少言,重义轻财。他虽然在边境屡建战功,但家中却无多余的财物,所得赏赐,也多分给了手下将士。
D.李广爱护士卒,宽厚待人。他饮食供给以士卒为先,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命。但他的治军手段容易引发一些问题,不能轻易仿效。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2)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5.李广与程不识在治军方面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3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重点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

材料三:

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尽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基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广材气A超绝B汉之边将C无出其右D而无尺寸之功E以取封爵F由其治军G不用纪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指靠近,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
B.斥候,指军队中的侦察兵,“远斥候”说明李广治军简易之外,也重视敌情变化。
C.小人,指普通人,文中说他们“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具体就是指李广的士兵。
D.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
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
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
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2)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5.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
2024-03-29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质量测评联盟高三三月联合一模测评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乙)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之学老子者A则绌儒学B儒学亦绌C老子D道不同E不相为谋F岂谓是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与文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
B.“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时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C.“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细微小节处。
B.老子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珍贵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C.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虽然对自身没有好处,但也不要抛弃。
D.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5.乙文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
2024-03-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 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
攻城A数月不下B闻C魏救D将至E众F请发G为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指宋文帝的年号。文中“元嘉二十六年”是年号纪年法,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纪年方法不同。
B.文中“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与《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中的“明年”含义相同。
C.鞞鼓,古代用于祀神之鼓或军中所用之鼓。文中“鞞鼓”应为军中所用之鼓,与《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一片神鸦社鼓”中“社鼓”的作用不同。
D.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想要北伐,群臣争相逢迎讨好,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后,王玄谟退兵逃走,伤亡惨重。到达瓜步后,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渡过长江后,建康城内震惊恐惧。
D.宋文帝答应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计划用毒酒毒死魏国人,但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
(2)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