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自张良狙击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

材料二: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遣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腊月A陈B王之C汝阴D还至E下城父F其御庄贾G杀H以降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合响应,指如云朵般聚合,像回声般应和,形象地描写陈胜起义时获得的支持。
B.博士,秦汉时的官名,充当君主参谋,兼有礼官性质,由此可知孔鲋很受重用。
C.假王,指暂时代理为王,与《苏武传》中“假吏常惠”的“假”词义用法不同。
D.相与,文中指共同、一齐之意,与《饮酒》中“飞鸟相与还”的“相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
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周文自称熟习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
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5.材料一中,作者就“陈涉不可轻”的观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今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曛,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青,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唐尧A著德B巢父C洗耳D士E故有志F何至G相迫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文中指安置,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舍”意思不同。
B.差,在文中指略微,稍微,这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字意思相同。
C.绝,文中指停止、止歇,与《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绝”意思相同。
D.轩冕,卿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比喻官位爵禄,文中意思为官位爵禄。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年轻时就有盛名,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他就隐姓埋名,虽多次被征召都果断回绝。
B.司徒侯霸同严光有旧交情,派人传话希望严光天黑时来见他,严光口授回信拒绝并警告他不要趋炎附势。
C.范仲淹很推崇严光,认为他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可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夫变得勇敢,不愧是名教中人。
D.光武帝将严光请进宫中,叙谈多日,晚上二人同床而眠,严光将脚放在光武的肚子上,光武也没有生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2)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5.材料二范仲淹认为,“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请从材料一中,找出范仲淹这么说的理由。
2024-04-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昔者,司马穰苴然擢于闾伍之间而将齐军,一申令于庄贾,而三军之士莫不备争为之赴战,遂一举而摧燕、晋之师。彭越起于群盗百人之聚,其所率者皆平日之等夷,一旦号令,斩其后期,众皆莫敢仰视,遂以其兵起为侯王,卒佐高祖平一天下。二人者,岂复所谓素抚循之师者哉!以其得治军之纪律,能使夫三军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广不求诸此,乃从妄人之谈,而深自罪悔于杀已降,以为祸盖莫大于此者,亦已疏矣。

(节选自何去非《李广论》)

材料二: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虽B佚C乐为之D死E敌F然敌卒G犯之H无以I禁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霍,指西汉武帝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B.且,指将近,与《陈情表》中“且臣少仕伪朝”的“且”意思不同。
C.卒,指仓猝、突然,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相同。
D.鄙,指郊野,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对于立功者的赏赐丰厚,被封侯的有数十上百人,李广及其手下的将士也被封侯。
B.作者认为,部队的编制队形、驻扎宿营以及昼夜的警戒、符节号令和兵籍的管理等,都关乎军纪。
C.李广不用军纪治理军队而想使士卒安乐而舒适,虽然得到士兵的爱戴,但程不识对此有不同看法。
D.作者举司马穰苴和彭越严明军纪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与李广形成了对比,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2)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5.两则材料都对李广进行了评价,何去非与司马迁对待李广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材料二: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者,墨之道也。

(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贤良废A灭B孤寡C不振D而听嬖妾E以禄御夫以蓄怨F与民G为雠之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说,高兴,喜悦,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
B.归,使之归,黜退,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归”词义不相同。
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
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文中指后者,即《晏子春秋》。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给了他优厚的俸禄。
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推广政教,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责景公。
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柳宗元却不认可这些说法。
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感,跟这个原因有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2)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5.柳宗元为什么认为《晏子春秋》应该编入墨家?请简要概括。
2024-04-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介,字邦直,德兴人。少读程子书,至水清性善之说,喟然太息,视平日所不过为利禄尔,亟走谒徐逸平于常山而师之。官进贤令,以旱赈恤有劳,旁县吏多受赏,先生曰:子饥而母乳之,何赏为!会诏蠲民田半租,先生以为输租之弊,虽合勺必取盈。若但蠲其半,仅有利于大户。彼输一升者,名减五合,而仍一升也。不若取贫民三升以下者悉蠲之。部使者程大昌以闻,从之。大昌喜曰:君虽官止百里,而惠加一路。隆兴帅守龚茂良尤重之。改兴国令,陈其邑五事,时不能用。转四川总领司主管文字。东川大饥,总领主饷,不豫民事,先生请以库之羡钱赈之,遂昌守李焘亦亟称之。通判恭州,卒。所著有《玉汝堂集》。先生诚悫敦重,有得于龟山之传。其于逸平讳日,为不御酒食者终身。两县,可比古之循吏。门人以程端蒙为最。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

材料二:

永乐时,皇太子过邹县,见民间灶釜不治,衣皆百结,叹曰:民隐不上闻若此乎!时布政石执中来迎,太子责之曰:为民牧,而视民穷若此,亦动念否?速往督郡县,取勘饥民口数,发官粟赈之。毋惧擅发,予当自奏也。至京,即奏之。上曰:昔范纯仁犹举麦舟济父之故旧,况百姓吾赤子乎!

洪熙元年,上闻准、徐、山东民多乏食,召杨士奇等草诏免夏税。士奇曰:可令户、工二部与闻。上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卿等姑勿言,速遣使赍行。左右言:地方千余里,宜有分别。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尺寸较量耶

(节选自张岱《快园道古》)

[注]①合:容量单位,一升十合,一合十勺。②龟山:宋理学家杨时的号,徐逸平曾拜其为师。③麦舟:指宋范纯仁以麦舟助父亲范仲淹故旧治丧事。④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年号。上文的皇太子即朱高炽。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曰A恤民B宁过C厚D为天下E主F可G与民尺寸H较量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大声长叹,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太息”含义不同。
B.母乳,文中指母亲哺乳,与现代汉语“母乳喂养”中的“母乳”含义不同。
C.宰,文中作动词,主管。宰县,意为主管一县的事务,即担任县令一职。
D.地方,文中指土地方圆,其中“方”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方六七十”中的“方”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介担任进贤县令时,朝廷诏令免除百姓田地一半的租税,他认为不如将交纳三升以下贫民的赋税全部免除,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B.江介性情诚朴敦厚,他的老师徐逸平去世后,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怀念,他终身不再饮酒。他两度担任县令,可以与古代的循吏相比。
C.朱高炽做太子时,一次经过邹县,看到百姓生活穷苦,就责备当地主管民政的官员石执中,让他赶快前去督促郡县,采取救济措施。
D.身为皇帝,朱高炽非常关心民生,他对杨士奇说,救济百姓就像救援困于火灾或落入水中的人一样,应该快速将钱物送到贫民手中。
4.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喜曰:“君虽官止百里,而惠加一路。”
(2)见民间灶釜不治,衣皆百结,叹曰:“民隐不上闻若此乎!”
5.江介、皇太子身份的朱高炽和皇帝身份的朱高炽对穷困百姓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24-04-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其材,擢为谏大夫。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祇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

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今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袭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注】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②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腐木不可A以为柱B卑人不可C以为主D天人之所E不予F必有祸而无福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这里指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
B.“上美其材”中的“美”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义相同。
C.季世,一个时代的末段。兄弟排行是伯仲叔季,每个季节三个月的顺序是孟仲季。
D.“尸禄不忠”中的“尸”与成语“尸位素餐”中的“尸”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辅上书言得失曾获得皇帝的赏识,但因上书劝阻皇帝立赵婕妤为皇后而得罪了皇帝,结果被捕入狱。
B.刘辅认为天灾频发是上天做出的惩罚措施,皇帝不应该在此时对上天不敬,放纵自己的欲望,提拔卑贱之人。
C.辛庆忌等大臣上书认为在天灾接连不断的情况下,皇帝应当宽厚为怀,广泛征询意见,褒扬正直以尽量发挥百姓力量。
D.辛庆忌等大臣希望皇帝对刘辅的案件留意审察,皇帝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释放了刘辅,使其得以终老于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
(2)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5.辛庆忌等人对刘辅的处置建议是什么?
2024-04-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唐高祖初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 太宗即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对曰:“历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两汉已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并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 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崇,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道也。”太宗曰:“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于是率以属疏降爵,唯有功者数十人封王,余并封县公。 是时道彦①等并随例降爵。

(节选自《通典·卷三十一》)

材料二:

道彦幼而事父神通甚谨。 初义师起神通逃难被疾于山谷,绵历数旬,山中食尽。道彦著故弊衣,出人间乞丐,及采野实,以供其父,身无所啖。其父分以食之,辄诈言已啖,而覆藏留之,以备阙乏。及神通应义举,授朝请大夫。高祖受禅,封义兴郡公,进封胶东王,授陇州刺史。贞观初,转相州都督,例降爵为公,拜岷州都督。丁父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躬植松柏,容貌哀毁,亲友皆不复识之。太宗闻而叹,令侍中王珪就加开喻。复授岷州都督。道彦遣使告喻党项诸部,申国威灵,多有降附。李靖之击吐谷浑也,诏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时朝廷复厚币遗党项,令为乡导,党项首领拓拔赤辞来诣靖军,请诸将曰:“往者隋人来击吐谷浑,我党项每资军用,而隋人无信,必见侵掠。今将军若无他心者,我当资给粮运;如或我欺,当即固险以塞军路。”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道彦既至阔水,见赤辞无备,遂袭之,虏牛羊数千头。于是诸羌怨怒,屯兵野狐硖,道彦不能进,为赤辞所乘,军大败,死者数万人。道彦退保松州,竟坐减死徙边。后起为凉州都督,寻卒。 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

【注】①道彦:高祖族侄。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义师B起C神通D逃难E被F疾G于山谷。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观察、审察,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中的“观”意义不同。
B.容貌,容颜相貌,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茫然”(《赤壁赋》)一词古今词义相同。
C.嘉,赞许、称赞,与“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中的“嘉”意义相同。
D.歃血,古人盟会订约时,杀牲饮血,表示诚意。一说用手指蘸血涂在嘴边。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道彦作为唐高祖的族侄,在唐高祖时受封郡王,在唐太宗即位后他被按例降低了封爵,因此李道彦对唐太宗心怀不满。
B.李道彦从小就很孝顺,侍奉父亲十分恭谨:他讨饭采野果供困境中的父亲充饥;其父去世后,他在墓旁修建庐舍为父守丧。
C.李道彦的孝行深深打动了唐太宗,他派侍中王珪前去开导、劝谕李道彦;后来李道彦又恢复了岷州都督的官职。
D.李道彦在对付党项人拓拔赤辞时遭到不小挫折,这与李道彦违反盟约激怒了党项人和没有考虑到党项人的应对措施等因素有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并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
(2)道彦退保松州,竟坐减死徙边。后起为凉州都督,寻卒。
5.对高祖大封宗室子弟为郡王这种做法,封德彝是怎么看的?唐太宗又是怎么处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4-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令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李左车之对淮阴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节选自《乾坤大略》)

【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韩信兵B号C数万D其实不过E数千F能千里而袭G我H亦已罢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爨,指灶,《项脊轩志》中的“迨诸父异爨”指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麾下,文中指部下,其中的“麾”与“麾之即去”中的“麾”意思不同。
C.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的读书人。
D.按,文中指收拾、放下,与成语“按图索骥”中的“按”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
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韩信军队势弱,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
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
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2)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
5.李左车分别为成安君和韩信献策,这两种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3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 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毋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范、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度敦。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A写B忠C诚D亲E附F于G朕H实I藉J此K人L共M康N时O政P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不肖”意思相同,都是指对父母不孝顺的人。
B.材料二中两个“而”都是连词,但用法不同,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并列关系。
C.材料三“遣使者四度敦趣”中的“趣”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用法不同。
D.材料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中的“摄”表示代理官职,这说明马周深受重用。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荀子以“耀蝉”作比,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的道理。
B.针对齐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虽然远不是值得重视的行为,但并不妨害君主的霸业。
C.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假如范氏、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也就不会灭亡了。
D.材料三中,唐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政事的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二十多件事情,这些事都合唐太宗的心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5.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2024-03-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考模拟语文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昭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与之战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虑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节选自《战国策·卷三十三》)

[注]①武安君:古代封号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文中指秦国名将白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赵卒之死A于长平者B已十七C八D其国虚弱E是F以寡人大发军G人H数倍于赵国之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至竟陵”中的“东”和“乘胜逐北”的“北”,用法不相同。
B.旋踵,文中指退缩,与“旋踵即逝”“义不旋踵”中的“旋踵”意思不同。
C.之属,文中指这一类人,与《过秦论》中“之徒”“之伦”意思相同。
D.列城,与前文的“国都”相对,指远离国都的城邑,具体指赵国边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校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战败,损失了许多士兵,因此秦昭王想派有显赫战绩的武安君出战,但武安君托言生病不能前去。
B.武安君曾率数万兵马击败楚国的百万雄兵,使楚国人害怕得只敢东迁不敢迎战,建立了卓绝功勋,秦昭王不解他如今为何不愿领兵伐赵。
C.武安君认为秦国能大败楚国,原因在于楚王骄恃自大,楚臣为争功相互嫉妒,且楚国士兵因为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军心涣散,没有斗志。
D.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军争利,不能同心协力,武安君因此能够设置迷惑敌人的军队攻打韩军,并出其不意攻打魏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
(2)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
5.武安君认为此时不宜攻打赵国的原因是什么?
2024-03-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