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绍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

《先贤行状》曰:“丰字元皓,钜鹿人,或云渤海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过,笑不至矧。博览多识,名重州党。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阉宦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劝绍迎天子,绍不纳。”

孙盛曰:“观田丰、沮授【1】之谋,良、平【2】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霸王业隆,臣奉暗君,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况丰刚而犯上,祸至无日矣。丰知绍将败,败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乱邦,就有道可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书六》)


注释:【1】沮授:袁绍的谋臣之一。【2】良、平:指张良、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足智多谋著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其精锐   简:检阅
B.可坐          克:取胜
C.君必见          重:重用
D.阉宦          擅:独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绍南也
霸王业隆
B.扰河南
王室多难
C.日月
良、平何以过之
D.覆亡之祸至
己必死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以久持之
不如长久地(和他)对峙
B.今释庙胜之策
如今放弃了(战前)朝会上制定的克敌策略
C.若不如志
如果比不上今天的志向
D.博览多识,名重州党
博览群书,富有见识,在地方上声名远播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丰认为曹操善于用兵,坚决反对袁绍南下与曹操决战的战略。
B.袁绍认为田丰苦劝是在散布失败言论,动摇军心,因此杀了他。
C.《先贤行状》中简要提到了田丰所处时代混乱动荡的社会背景。
D.孙盛对田丰的评价符合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观点。
5.根据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孙盛对田丰的评价。
2024-03-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陵字少卿,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上【1】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一队,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急攻陵。汉军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叹曰: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粮,期至遮虏鄣【2】者相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3】俱上马,壮士从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陵痛其家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陵曰:丈夫不能再辱。数年,汉求苏武等,李陵置酒贺武,曰:陵虽驽怯,令汉且贳【4】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5】,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取材于《史记》《汉书》)

注释:【1】上:指汉武帝。【2】遮虏鄣:古地名,在居延附近。【3】韩延年:颖川人,其父征讨南越时战死,武帝封延年为侯,以校尉身份随李陵出征。【4】贳:shì,赦免。【5】曹柯之盟:春秋时鲁国将领曹沫与齐交战,三战三败。后来两国国君在柯邑会盟,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了侵鲁之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得自一队   当:带领,掌管
B.陵且战且   引:退避
C.单于其后   遮:掩护
D.族陵家   收:逮捕,拘押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壮而许   若火始然
B.如泥野侯虏所得   天下笑
C.壮士从十余人   自是不彰
D.陵痛其家李绪而诛   身膏草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令专走贰师也   不使他们特意离开贰师将军
B.三创者载辇   三处受伤的躺在车上
C.天子客遇之   天子像接待宾客一样礼遇他
D.立政阴谕之   任立政暗中向李陵示意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拒绝为贰师将军运输辎重的任务,是希望独当一面,一展才华。
B.李陵率军英勇作战,但因军中逃降者泄露军情,最终没能成功突围。
C.李陵自感兵败将死,但身边军吏举前人例子劝说他可采取权宜之计。
D.李陵请苏武转呈心愿:如果得到赦免,他将效仿曹沫之举回报汉室。
5.班级将举行“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讨论会,李陵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和链接材料,提炼你对李陵功过的观点和依据,作为发言内容。
【链接材料】

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安书》)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白居易《李陵论》)

2024-03-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1】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

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时异也。陛下躬圣德,闵愚吏民触法抵禁,年大赦,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此殆导之未得其也。盖保民者,“陈之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纲纪失序。不改其原,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而不用也。

臣愚以为宜壹旷然大变其俗。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则民不;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惠,则众相爱。四者,明王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礼让,而上克暴,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虽严刑峻法,犹不为变。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臣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由此观之,治天下者审上而已。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臣闻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是以百姓安,嘉祥见。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臣闻天人之际,事作乎下者象动乎上,阴阳之理各应其感,水旱之灾随类而至。今关东连年饥馑,百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于赋敛多,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大自减损,省甘泉、建章宫卫,罢珠崖,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诸见罢珠崖诏书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将见太平也。宜遂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视,令海内昭然咸见本朝之所贵,道德弘于京师,淑问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礼让可兴也。

(取材于《汉书·匡衡传》)

注释:【1】上:汉元帝。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大赦                       比:接连地、频繁地
B.此殆导之未得其       务:要领
C.则民不                       争:争辩
D.或见侈靡而效之          放:通“仿”,仿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所遇时异也                 由此观
B.奸邪不衰止                 臣愚以宜壹旷然大变其俗
C.陈之德义                    人自将见太平也
D.治天下者审上而已       然后民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民淫祀
于是百姓就大肆祭祀
B.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不是传到每一家,人们就都会谈起它
C.是以百姓安,嘉祥见
因此百姓安乐,喜庆吉祥的气象出现
D.偃武行文
停止武力,推行文治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指出元帝大赦天下之举并没有改变社会不良风气。
B.第三段引孔子语表明凭礼治谦让治国就没有什么难事。
C.如果不先端正教化的根本、风俗的关键,不利于治国。
D.匡衡认为朝廷的混乱所引起的异象会减损元帝的寿命。
5.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匡衡为皇帝提出了哪些中肯的建议。
2024-03-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陵字少卿,善骑射,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壮而许之,乃诏陵九月发。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虏不利,欲去,陵军候管敢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叹曰:“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闻陵降,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矢尽道穷,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而贰师功少。上以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上悔陵无救,岁余,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贵用事。昭帝立,大将军霍光素与陵善,遣陵故人任立政至匈奴招陵。陵曰:“归易耳,恐再辱,奈何!”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之兄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单于相                                 直:遇到
B.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             会:恰巧,正赶上
C.迁盛言                                        盛言:盛气凌人地说
D.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       媒孽:借端诬陷成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诏陵九月发                           亡救而败
B.会陵军候管敢校尉所辱             如没野侯虏所得
C.射矢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D.彼不死                                     ,上悔陵无救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令专乡贰师军
不要让单于专向贰师的军队进攻
B.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
单于在汉军后面掩护,利用弯曲险阻的山势投下垒石
C.后亡还,天子客遇之
后来逃回来,皇帝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D.上以迁欲沮贰师
皇帝认为司马迁想要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皇帝听说李陵投降的消息后,经历了愤怒—后悔—愤怒的心理过程。
B.司马迁认为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对阵几倍十几倍的匈奴骑兵,虽败犹荣。
C.李陵投降后质问为何诛杀他全家,可见他对汉朝皇帝的做法感到困惑。
D.李陵曾给匈奴造成巨大损失,单于仍重用他,可见单于看重李陵的才干。
5.导致李陵投降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024-02-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取材于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浮扁舟以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1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2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巍,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3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以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吾何悲?子所安兮!

(取材于苏轼《屈原庙赋》)


[注](1)曰惟:句首语助词。(2)茕:忧思孤独的样子。(3)黾勉:勉力,努力。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忧也             离:同“罹”,遭受
B.举类而见义远                       迩:近
C.浮扁舟以楚兮                       适:到……去
D.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区区:自得的样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正不容也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
B.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不仁,如礼何
C.志洁,其行廉                                 静女姝(《诗经·邶风·静女》)
D.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
B.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以非智。
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
C.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我独自嗷嗷不停地抱怨君王,就是害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
D.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到苏轼,不同时代的作家根据各自的经历、思想和审美体验去理解屈原及其作品,不断地给作品以新的解释、补充和发挥。
B.材料二采用“骚体赋”的形式纪念屈原。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C.材料一指出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司马迁将悲悯、哀叹、仰慕、赞颂等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热烈地歌颂了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D.材料二详细描写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想象屈原徘徊沉吟的心情,抒发了苏轼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远离祸害保全生命的情感。
5.司马迁评价屈原,“志洁行廉,不染尘垢,与日月争光可也”。请你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简述苏轼对屈原的评价。
2024-0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灵运传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为相国从事中郎,坐辄杀门生,免官。灵运为性褊激,多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美之等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才能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华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旨令自解。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灵运以疾东归,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所奏,坐以免官。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

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又与王弘之诸人出千秋亭饮酒,倮①身大呼,顗深不堪,遣信相闻。灵运大怒曰:“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

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文帝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执不与。灵运谓顗非存利人,政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伤之。与顗遂隙。因灵运横恣,表其异志。灵运驰诣阙,上表自陈本末。文帝知其见诬,不罪也。以为临川内史。在郡游放,不异永嘉,有司所纠。司徒遣使生收灵运。灵运兴兵叛逸,遂有逆志。追讨禽之,送廷尉,廷尉论正斩刑。

注释:①倮:同裸。

(取材于《南史》《宋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礼度                           愆:丧失
B.司徒徐羡之等             患:忧患
C.粗立条流、书不就       竟:最终
D.旨令自解                    讽:暗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致意焉             无忘乃父之志
B.灵运上表陈疾       见犯死,重负国
C.天下诸侯已困矣       游娱宴集
D.楚怀王左徒             有司所纠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朝廷只让他做文辞之事,并不把有实权的职务交给他。
B.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联合煽动有不同意见的人,非议诋毁执政大臣。
C.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
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常常声称有病而不直接上朝。
D.非存利人,政虑决湖多害生命。
不是打算有利于民众,而是顾虑决开湖水会害死水中的生命。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灵运出身高门,自幼聪慧过人,文学才华无人能及,且衣着用物也引领潮流。
B.谢灵运自视甚高,对皇帝的任用多有不满,于是纵情山水,通过诗歌表达心迹。
C.谢灵运在文帝即位后,受命编修晋史,只粗列提纲就得到文帝赏识,而被重用。
D.谢灵运上疏请求将回踵湖改为稻田,文帝批准让地方施行,但却受到孟频反对。
5.太史公有云“述往事,思来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导致谢灵运悲剧命运的原因,并简述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2024-02-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诚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庡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官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官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庡(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                                          适:到……去
C.人主不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明堂                      浩浩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成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C.此周公所以盛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聪明深察近于死者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庡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谢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诚,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学习之道”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024-02-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般、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畿居郡一月,以计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城拒守。

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郡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取材于《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       苦:虐待
B.以计       縻:困住
C.弘农郡守       执:扣押
D.下鸡豚犬豕       逮:捕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悉当       河东与贼接
B.吾恐其害深     以畿尚书
C.当今天下要地也     今兵迫
D.君为我举萧何、寇恂镇之 间将授卿纳言之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决遣之
全都裁决后遣散了他们
B.河东被山带河
河东郡依山绕河
C.渐课民畜牧牛、草马
逐渐地督促百姓养母牛和牝马
D.顾念河东吾股肱郡
但是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亲自审问犯人,做事有主见。
B.太祖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反叛,卫固等在暗中同高干勾结。
C.杜畿治理河东郡,推举出孝子、贞妇、顺孙,恢复他们的徭役。
D.杜畿的功劳堪比萧何、寇恂二人,他在镇守河东期间政绩斐然。
5.结合第三段内容,阐述杜畿面对强敌表现出来的品质
2024-01-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召还乞郡状

苏轼

臣昔于治平中,自凤翔职官得替入朝,首被英宗皇帝知遇,欲骤用臣,会臣丁父忧去官。及服阕入觐,便蒙神宗皇帝召对,面赐奖激。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知,不忍欺天负心。臣即上书论奏,极论新法不便,并言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先帝虽未听从,然亦嘉臣愚直,初不谴问。而安石大怒,党无不切齿,争欲臣。

臣缘此惧祸乞出,连三任外补。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悍吏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必死。过扬子江,便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及窜责黄州,每有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闻之。以先帝知臣特达如此,而臣终不免于患难者,以左右疾臣者众也。

及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臣惟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可以少报万一。因与司马光异论,光初不此怒臣,而台谏诸人,探光意,遂与臣为仇。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又缘臂痛目昏,所以累章力求补外。

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臣之刚褊,众所共知,岂敢以衰病余,复犯其锋?虽自知无罪可言,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傲党人阴中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又欲陛下知臣平生冒涉患难危险如此,今余年无几,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再三辞逊,实非矫饰。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

臣不敢辞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惟不愿在禁近,使党人猜疑。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取材于《苏轼文集》

注释:①元祐六年(1091)二月,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接到任命后,苏轼屡次上书辞免翰林学士承旨,不许,五月十九日,苏轼再上乞郡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欲     倾:排挤B.自必死     期:预料
C.探光意     逆:违逆D.磨厉以     须:等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二帝非常     岂敢以衰病
B.党无不切齿        臣若守初心
C.光初不此怒臣     未尝假色词
D.今之言者            傲党人阴中之祸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造飞语,酝酿百端
捏造流言,想尽一切办法编造罪名
B.而吏卒监守不果
然而吏卒对我的监视没有结果
C.必为巧发而阴中
一定伺机发表意见而暗地中伤
D.再三辞逊,实非矫饰
再三辞谢推让,决不是造作掩饰
4.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B.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C.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D.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5.下列各句关于苏轼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最高成就的代表。
B.苏轼的诗体裁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苏轼一生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能够给人以奋进不止的力量。
6.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博物馆,有一块镌刻着“守其初心”四个大字的巨石,“守其初心”即出自本文。你认为本文中苏轼面对皇帝的征召起用,反复乞辞,与他的“守其初心”是否矛盾?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024-0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广柳车:当时运输用的大牛车,一说是装棺柩的丧车。②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伍子胥之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亡吴国。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辅佐阖闾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报私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任侠:以“侠义”自任,仗义扶弱
B.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求:悬赏搜求
C.且至臣家                                               迹:追踪,搜寻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愿先自                                   (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B.谓滕公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夫忌壮士资敌国                                        公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衣褐衣,置(季布)广柳车中
B.田事听此奴,(汝:朱家子)必与同食
C.待间,(滕公)果言如朱家指
D.上拜(季布)为郎中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家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①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②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③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④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使汉王处于困境。
B.季布藏匿于濮阳周家,周氏为救季布而自杀。
C.朱家以子胥鞭尸的典故来说明胸襟的重要性。
D.“摧刚为柔”指季布肯于适应情势,能屈能伸。
2024-0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