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左传·僖公三十年》)

孔丘知礼

十年春,及齐平【1】

夏,公【2】会齐侯【3】于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4】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诸侯也。俘不干盟,兵不遇好。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之。

将盟,齐人加【5】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6】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飨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7】不出门,嘉乐【8】不野合【9】。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飨。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

(取材于《左传·定公十年》)

注释:【1】平:讲和。【2】公:鲁定公。【3】齐侯:齐景公。【4】莱:诸侯国名,襄公六年为齐国所灭。【5】加:增加条款。【6】兹无还:鲁国大夫。【7】牺象:形如牛与象的酒器。【8】嘉乐:钟、磬。【9】合:合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B.夫晋,何之有               厌:厌恶
C.非齐君所以诸侯也               命:教令D.齐侯闻之,遽            辟:不正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也已        怵然
B.子亦有不利          吾子何不闻
C.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属皆为所虏
D.君之所知       是弃礼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在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秦伯主动联合晋侯围攻郑国的原因之一。
B.壮年时期的烛之武才能比不上他人,年老的烛之武却拥有解救郑国危难的智慧。
C.鲁定公会见齐景公时,犁弥针对孔子懂礼仪却不勇敢的特点给齐景公提出对策。
D.凭借合乎礼仪的外交辞令,孔子让齐景公心甘情愿地把本国多处田地送给鲁国。
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
5.烛之武和孔子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危害以退兵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4-05-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诚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庡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官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官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庡(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                                          适:到……去
C.人主不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明堂                      浩浩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成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C.此周公所以盛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聪明深察近于死者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庡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谢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诚,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学习之道”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024-02-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召还乞郡状

苏轼

臣昔于治平中,自凤翔职官得替入朝,首被英宗皇帝知遇,欲骤用臣,会臣丁父忧去官。及服阕入觐,便蒙神宗皇帝召对,面赐奖激。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知,不忍欺天负心。臣即上书论奏,极论新法不便,并言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先帝虽未听从,然亦嘉臣愚直,初不谴问。而安石大怒,党无不切齿,争欲臣。

臣缘此惧祸乞出,连三任外补。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悍吏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必死。过扬子江,便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及窜责黄州,每有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闻之。以先帝知臣特达如此,而臣终不免于患难者,以左右疾臣者众也。

及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臣惟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可以少报万一。因与司马光异论,光初不此怒臣,而台谏诸人,探光意,遂与臣为仇。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又缘臂痛目昏,所以累章力求补外。

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臣之刚褊,众所共知,岂敢以衰病余,复犯其锋?虽自知无罪可言,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傲党人阴中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又欲陛下知臣平生冒涉患难危险如此,今余年无几,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再三辞逊,实非矫饰。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

臣不敢辞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惟不愿在禁近,使党人猜疑。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取材于《苏轼文集》

注释:①元祐六年(1091)二月,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接到任命后,苏轼屡次上书辞免翰林学士承旨,不许,五月十九日,苏轼再上乞郡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欲     倾:排挤B.自必死     期:预料
C.探光意     逆:违逆D.磨厉以     须:等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二帝非常     岂敢以衰病
B.党无不切齿        臣若守初心
C.光初不此怒臣     未尝假色词
D.今之言者            傲党人阴中之祸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造飞语,酝酿百端
捏造流言,想尽一切办法编造罪名
B.而吏卒监守不果
然而吏卒对我的监视没有结果
C.必为巧发而阴中
一定伺机发表意见而暗地中伤
D.再三辞逊,实非矫饰
再三辞谢推让,决不是造作掩饰
4.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B.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C.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D.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
5.下列各句关于苏轼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最高成就的代表。
B.苏轼的诗体裁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苏轼一生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能够给人以奋进不止的力量。
6.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博物馆,有一块镌刻着“守其初心”四个大字的巨石,“守其初心”即出自本文。你认为本文中苏轼面对皇帝的征召起用,反复乞辞,与他的“守其初心”是否矛盾?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024-0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广柳车:当时运输用的大牛车,一说是装棺柩的丧车。②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伍子胥之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亡吴国。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辅佐阖闾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报私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任侠:以“侠义”自任,仗义扶弱
B.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求:悬赏搜求
C.且至臣家                                               迹:追踪,搜寻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愿先自                                   (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B.谓滕公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夫忌壮士资敌国                                        公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衣褐衣,置(季布)广柳车中
B.田事听此奴,(汝:朱家子)必与同食
C.待间,(滕公)果言如朱家指
D.上拜(季布)为郎中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家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①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②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③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④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使汉王处于困境。
B.季布藏匿于濮阳周家,周氏为救季布而自杀。
C.朱家以子胥鞭尸的典故来说明胸襟的重要性。
D.“摧刚为柔”指季布肯于适应情势,能屈能伸。
2024-0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①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进士、拔萃,居易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权贵有嫌出位,怒。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会昌初,致仕,卒。

③居易以忠鲠遭摈,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构石楼,凿八节滩,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与胡杲、刘真、张浑、李元爽等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绘《九老图》。

④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天下曰“元白”。元卒,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名未振               弱冠:十多岁,未成年。
B.观光上国,谒顾况        上国:京城,此指长安。
C.中书舍人高郢进士、拔萃       下:主持。
D.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禁中:皇宫,宫里。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悦之,召翰林学士                 拜:授予官职。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有言       俄:不久。
C.又言事,不                           见:接见。
D.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出位       真无马邪?
B.放纵诗酒             取一葫芦置于地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       告之帝。帝感其诚
D.刘宾客齐名          臣而将四矣

(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2024-01-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侧出,不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绳三丈许,系髻而,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注释】①侧出:妾所生。②擐(huàn)甲:穿着铠甲。③穰市:人很多的集市。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诣军大眼                  省:照顾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之云“杨大眼至”        恐:吓唬D.系髻而                         走:跑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其宗亲顾待                                        君故
B.侧出                                                     人恒过,后能改
C.常作我蛮形射之                                     解忧
D.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                 恍惊起长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2024-01-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朝,言逆顺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时枢府有不乐者,数阻挠之,弃疾行愈力,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棚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弃疾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逐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是连樯而至,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于信。帝嘉之,进一秩。后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②砦栅: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③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每串一千文,后来泛指税金。④通衢:大路。⑤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⑥直:通“值”,价钱。⑦秩:俸禄。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之要害,甚             备:详细
B.弃疾行愈力,不能夺       卒:终于
C.弃疾善长短句             雅:文雅
D.文成而声             始: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美芹十论》献       是连樯而至
B.言逆顺             时枢府有不乐
C.讲和方定             湖南控带二广
D.值自减             若鸣不平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建言的《九议》《应问》三篇和《美芹十论》等文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非常有见地,因此促成了和议的施行。
B.枢密院中有人不喜欢辛弃疾,多次阻挠他的行动,并试图强抢他买来的马匹,辛弃疾据理力争,最终马匹才没有被夺去。
C.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信州太守谢源明部属发生叛乱,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立即将米舟的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
D.朱熹死时,他的学说被定为伪学,遭到朝廷禁止,以致门生故旧没有人敢为他送葬,而辛弃疾却为其撰写祭文并前往哭悼。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5.谥号是古代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的文字。辛弃疾被朝廷给予的谥号为“忠敏”。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简要说说他得到这个谥号的依据。
2023-12-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幸,生四岁而。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而能自守耶?吾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然知汝父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况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四岁而                                孤:年幼无父
B.吾何而能自守耶                      恃:依靠
C.此死                                   狱:牢狱
D.不及事吾                                姑:婆婆,丈夫的母亲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必有立                                然知汝父能养也
B.吾汝父                                   列官
C.求生而不得                            勉之
D.世常求其死也                         抱汝立于旁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
B.毋以是为我累: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家贫)就替我劳累
C.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在先父死后二十年,列位朝廷做京官,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
C.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自己“德薄能鲜”,却“幸全大节”,是因为先辈的品德的荫庇。
5.文章结尾段,欧阳修评价自己的父亲“积善成德”。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欧阳修父亲“积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11-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印绶,谓曰:决机于两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释】斛(hú):古代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②僭(jiàn)号:冒用帝王称号。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历阳                                        比:及,等到
B.术甚                                        奇:引以为奇,器重
C.与客遇                                        卒:最终
D.决机于两之间                              陈:通“阵”,阵地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更用陈纪        寿春,术据之
B.策说术             破虎等
C.呼权佩印绶        举贤任能,保江东
D.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       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景退舍历阳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面对袁术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5.《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策说:“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陨身致败。”“策猛锐冠世,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意思是说,孙策勇猛盖世,志在攻取华夏,但是轻佻急躁。请结合本文内容,找出文本中可以提供的依据,从“勇”“志”“轻”中任选两个方面,分析孙策形象。
2023-11-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报,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①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②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置死称述,涉近讦激,递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③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④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奇
B.擢河西尉,不       拜:拜谢
C.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写
D.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陛下忍弃乎       ②臣叹功名未就
B.①帝奇,使待制集贤院   ②天下幸,非臣独蒙
C.①又客董廷兰       ②武世旧,待甫甚善
D.①高不切       ②陛下果委相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进谏者)的言路。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杜甫看见的严武,有时不带帽子,而且性格褊狭放诞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杜甫)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路过卞州,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
4.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
2023-11-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